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5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学科分类
工业技术 | 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12.
13.
龙华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位于寒冷地区,冬季坝体内外温差大,易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导致表面开裂.现结合大坝工程实际施工条件及进度安排,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主要研究了浇筑进度和表面永久保温措施对施工期大坝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进度安排对大坝温度应力有较大影响,采取大坝表面永久保温措施可显著减少坝体内外温差,有效控制大坝温度应力,为施工期温控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储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黏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颗粒的溶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减少以及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及粒度分析等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古近系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并详细讨论了研究区辫状河各微相特征。研究区古近系岩性主要以砾岩、砂岩和泥岩沉积为主,砾岩所占比例不高,具有正旋回沉积序列特征。根据辫状河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序列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沉积模式。通过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和沉积微相的关系分析,认为沉积微相为研究区储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降拗陷的原型盆地类型为压陷型沉降盆地。中生代到古近纪(古新世和始新世)盆地西部以分隔性断块发育为特征,北缘则主要为沉降拗陷群。中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中晚期构造运动,使青藏地块受到强烈的水平挤压,地壳因发生大规模褶皱变形和冲断推覆而大大加厚并迅速隆升。地处青藏地块边缘的柴达木盆地受其碰撞应力效应十分明显,在构造动力机制转换的作用下,盆地西部前中生代基底持续抬升,沉积、沉降中心发生了自西向东的迁移,发育形成了以三湖凹陷为沉降中心的压陷型沉降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