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0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多波长的牛奶成分光谱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多波长的光谱测量方法来实现牛奶成分含量的测量.该方法通过多光路的测量方式,对通过牛奶样品的多个波长的透射光进行光强检测,获得携带牛奶成分含量信息的光谱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牛奶成分中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光谱测量模型.完成牛奶成分含量的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多波长的光谱测量方法用于牛奶成分含量的测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天然气管网的试运投产涉及到工艺、设备、电气、通信、自控和管道等诸多专业,而且各专业在投产中又相互关联和制约,;另外,投产过程牵涉到协调上游气源,确保不影响上游管线的正常生产和供气,责任重大且存在风险。因此总体方案还必须对投产过程的组织机构和HSE管理等进行严密组织,统筹安排。本文结合江西省天然气管网的具体情况,并参考标准规范,研究天然气管网试运投产技术,对于输气管道工程投运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同类型的天然气管网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3.
34.
基于ARM乳粉成分检测仪的硬件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RM乳粉成分检测仪的硬件研制是以激光散透比检测理论为依据,并实现高精确度乳粉成分检测而设计的.结合乳粉成分检测仪的功能要求,在硬件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式,有利于硬件的维护和升级.该设计重点是光强检测电路设计、A/D转换电路设计以及核心控制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35.
对电子天平称重系统中铍青铜弹簧片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失效分析,得出了基本的失效模式是过量变形和断裂;指出,材质、热处理工艺、刚度等不稳定因素是导致弹簧片失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6.
对MP200─1型电子天平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计,并提出了关键件失效率的预计方法,并对预计结果做了可靠性寿命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37.
针对于瓦斯报警器的多态问题,采用了GO法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根据瓦斯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建立GO图。并在GO图的基础上对瓦斯报警器系统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运算,得到了瓦斯报警器的系统状态概率和系统的最小割集,用于分析报警器系统不同故障的产生原因。通过运算分析表明:GO法同样适用于多状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38.
用虚拟仪器组建气敏元件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实际例子详细介绍了基于PC总线的虚拟仪器的设计过程。用虚拟仪器组建的气敏元件测试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上下微机结构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39.
通过时温室工作环境的分析,研究了适应于温室测量用湿度传感器感湿膜浆料的制备工艺及要求,分析了组成感湿膜浆料的主体成分HEMA与GMA的配比对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复合原理.利用该浆料制作的湿度传感器反应灵敏、耐水性好,能很好地应用于温室湿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40.
宋起超  周真 《电测与仪表》2013,50(11):106-109
为了有效提高超声电机的机械输出性能,研制了一种微小型贴片式纵弯复合激励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该电机由圆筒和一个纵弯复合换能器组成,换能器位于圆筒的外侧壁上,换能器由一对弯振压电陶瓷片、一对纵振压电陶瓷片和前端为变幅杆的长方形铝块组成。对电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机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实现了电机两个基本振动模态特征频率的简并。对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测试结果表明,换能器的纵振、弯振和圆筒弯振模态之间均实现了很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