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11篇
  免费   2834篇
  国内免费   2258篇
工业技术   56903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1229篇
  2022年   1212篇
  2021年   989篇
  2020年   1078篇
  2019年   1492篇
  2018年   1507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852篇
  2015年   1136篇
  2014年   2645篇
  2013年   1836篇
  2012年   2269篇
  2011年   2404篇
  2010年   2217篇
  2009年   2318篇
  2008年   2155篇
  2007年   2529篇
  2006年   2383篇
  2005年   2255篇
  2004年   2099篇
  2003年   1845篇
  2002年   1531篇
  2001年   1424篇
  2000年   1587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1386篇
  1997年   1368篇
  1996年   1381篇
  1995年   1237篇
  1994年   1114篇
  1993年   1014篇
  1992年   1021篇
  1991年   989篇
  1990年   935篇
  1989年   749篇
  1988年   295篇
  1987年   277篇
  1986年   221篇
  1985年   229篇
  1984年   191篇
  1983年   172篇
  1982年   170篇
  1981年   144篇
  1980年   125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29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7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电子束焊接装置用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广德  林达 《焊接学报》1981,(4):161-170
本文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装置用电子光学系统束斑形成的物理因素,通过分析及大量计算得到了电子束会聚半角、光路尺寸和透镜参量的选择依据、计算方法及其变化对束斑尺寸影响的规律.本文所述及的分析及计算方法可供电子束焊接装置用电子光学系统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加氢脱硫(HDS)催化剂NiMoS活性相表面非化学计量硫(Sx)物种的动态变化是HDS活性的决定因素。在HDS过程中,Sx物种处于动态平衡,且这一平衡与催化剂、H2S分压及硫化温度相关。笔者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研究了催化剂载体、助剂Ni、硫化温度、H2S分压对NiMoS催化剂表面Sx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对Sx物种的总量和还原性具有显著影响,Ni的引入显著促进Sx物种还原,提升HDS活性;硫化气相H2S分压决定了催化剂表面Sx物种含量,气相中H2S分压升高易使Sx物种增多,表面可利用NiMoS活性位减少,从而导致HDS活性降低。Sx物种含量与H2S分压及硫化温度的关系符合热力学平衡及van′t Hoff等压方程,进一步将Sx物种含量与HDS反应速率系数进行关联,提出H2S分压Sx物种含量HDS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首先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的衣康酸前聚体( GI)和环氧大豆油( ESO)发生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生物基光敏预聚体(GIESO)将所得的 GIESO与不同含量的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 THFMA)稀释剂均匀混合,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涂料。采用 FT-IR、1H NMR和 GPC对 GIESO预聚体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树脂的紫外光固化行为、生物基含量以及固化后涂膜的热学性能、机械性能和涂膜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涂膜的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光固化材料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 180 ℃,60 min内划痕修复率为 70. 0%~94. 3%,生物基含量可达 70. 9%~ 78. 6%,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了 24. 6 MPa和 98. 3 ℃。  相似文献   
994.
李辉  杨甜  谭宏涛  周芷汀  郑杰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6):3433-3445
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监测与识别对提高双馈风电系统智能运维至关重要.针对现有基于变流器电压或电流单一特征以及固定阈值的方法难以同时实现功率器件故障诊断监测与识别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的故障监测与基于转子电流故障识别的综合诊断方法.首先,理论分析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对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基于累积和(CUSUM)算法,提出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特征的故障监测方法;其次,针对转子输出电流非平稳特性和阈值固定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输出电流平均值和绝对平均值为故障特征量及自适应阈值的故障识别方法;最后,仿真模拟不同功率器件先后开路,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风速随机及电网电压跌落为场景验证所提方法的鲁棒性.同时,以功率器件典型开路故障实验数据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实现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磁性Fe3O4@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再通过巯基改性,使二氧化硅表面原位合成银纳米颗粒,最终形成目标光催化剂。利用XRD、FT-IR、XPS、SEM、VS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貌及其磁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40 mL罗丹明B溶液(pH 5.3,30 mg/L),催化剂按1 g/L加入反应体系,光照120 min时,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96.22%。相同条件重复循环实验10次,罗丹明B溶液降解率仅下降4.32%,表明Fe3O4@TiO2@SiO2@Ag磁性光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  相似文献   
996.
制备了以不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基础的功能梯度混凝土(FGC)靶,研究了提高混凝土材料抵抗超高速射流的方法,开展了功能梯度混凝土防护工程材料抗超高速侵彻性能实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射流侵彻试验,采集靶体的损伤分布、子弹破碎程度、侵彻破坏深度和破坏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实验数据,进而分析功能梯度混凝土靶体的抗超高速侵彻性能;采用ANSYS/AUTODYN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与射流毁伤实验数据对照,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利用AUTODYN软件预测了射流和超高速弹体侵彻耦合破坏的结果。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混凝土靶板能够有效阻挡超高速射流侵彻,侵彻深度为241 mm;通过数值模拟对射流形成以及侵彻靶板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其有效性,误差为3.7%。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湿接缝界面破坏特性、拉伸强度以及拉伸强度比(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相对于整体试件的比值)等。结果表明:所有UHPC湿接缝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脆性破坏;相比于未掺纤维湿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2.24 MPa),掺纤维UHPC湿接缝试件具有更好的界面粘结性能(界面拉伸强度可达6.64 MPa,拉伸强度比可达68.6%);当纤维体积掺量不大于2.5%时,湿接缝试件的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均随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佳纤维体积掺量为2.5%;长纤维对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的提升效果优于短纤维,异形纤维优于平直形纤维;配筋UHPC湿接缝试件延性特征显著优于未配筋试件,增加钢筋锚固长度、界面配筋率是提高UHPC湿接缝延性特征和界面拉伸强度的较有效方法;当钢筋锚固长度达到6倍钢筋直径时,湿接缝处界面拉伸强度大于整体浇筑UHPC拉伸强度。此外,构建了不同纤维参数下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应力-相对位移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998.
将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V 2控制技术应用于Cuk变换器,分析了V 2控制Cuk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原理.利用时间平均等效建模方法,推导包含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的CCM Cuk变换器主电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精确小信号模型,详细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及输出阻抗,并从频域角度对比分析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瞬态特性.建立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时域仿真模型和实验电路,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两种变换器的稳态和瞬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 2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相同的稳态性能;相比于峰值电流控制,V 2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更快的负载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999.
胡长斌  王慧圣  罗珊娜  周京华  马瑞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1):4493-4507,4543
针对直流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与环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直流微电网扰动抑制的残差动态分散补偿控制策略.此策略在直流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直流微电网扰动问题及并联状态下的环流问题;其次建立Buck型与Boost型多DC-DC变换器并联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基于残差的变换器动态分散补偿结构,该结构直接在电压环输出端进行补偿,通过扰动抵消计算补偿控制器Q*(s).采用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证明本文补偿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基于RTDS搭建数字物理实验平台,以相同与不同类型变换器并联为例进行实验验证.该结构能够加快分布式电源及公共负荷投切时直流母线电压动态响应速度,有效地抑制了环流影响和交流侧不平衡情况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二倍工频扰动,维持了电压的一致性,保证了母线电压的稳定,有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缺陷数据量匮乏造成的网络过拟合和模型性能不达标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生成网络和图像随机拼接的真假数据融合算法,将训练数据量提升了800倍;同时对网络模型进行轻量化优化,减少模型训练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真假数据融合扩充数据集后训练的模型测试精度相比原始训练集和传统数据增强算法分别提升了近30%和17%;轻量化处理后的模型参数减少为之前的1/2,对每张图片的测试时间由57 ms缩短到22 ms。研究证明,真假数据融合算法能够有效的缓解训练数据不足造成网络过拟合问题;轻量化优化模型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压缩模型大小,加快测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