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ICE(Internet Communications Engine,因特网通信引擎)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中间件平台,阐述了ICE中间件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ICE中间件的网元级网管系统模型。该模型采用ICE中间件技术实现了一种分布式的通信代理模块,使得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透明地通信,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52.
53.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特点,电能需远距离输送至负荷中心。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步形成多个典型的交直流混联大型受端电网,严重交直流故障可能导致系统电压崩溃。为此研究了SVG提升交直流混联系统电压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相应控制策略,并结合广东电网验证了SVG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输电断面的关键节点安装SVG,可大大提升系统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发泡聚乙烯(EPE)减振包装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蓝莓物流运输及保鲜提供依据。对比研究EPE、气泡垫和发泡聚苯乙烯(EPS)3种减振材料的性质,发现EPE减振材料缓冲性能优于气泡垫和EPS,选用不同厚度(4,6,8 mm)的EPE材料对蓝莓进行减振贮藏研究。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末期,8 mm EPE减振材料蓝莓腐烂率仅为17.2%,是对照组的0.51倍,可有效降低蓝莓果实腐烂率,蓝莓8 mm EPE材料处理组在贮藏末期失重率仅为对照组的39%,延缓了失重率的增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贮藏末期,8 mm EPE组TSS含量最高,为贮藏初期的75.4%,而对照组含量为贮藏初期的37.4%;8 mm EPE减振材料蓝莓组硬度变化延缓,对照组花色苷含量在贮藏14 d时含量最丰富,含量为1.96 mg/g,而EPE组在第28天时达到最高含量,依次为1.88,1.93,1.96 mg/g;对照组总酚含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5.675 mg/g,EPE处理组在贮藏21 d时含量最高,其中8 mm EPE减振材料含量最高;在贮藏末期,各组MDA含量分别为17.5,12.3,11.5,10μmol/L,EPE组含量低于对照组,8 mm EPE组含量最低,是对照组含量的57.1%,说明8 mm EPE减振材料能有效延缓蓝莓贮藏期间花色苷、总酚和丙二醛含量的降低,有助于蓝莓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蓝莓外表皮蜡质中的主要组分(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在果实采后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分别处理去蜡与蜡质完整蓝莓果实,并以灰霉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果实,测定蓝莓病害程度、活性物质含量及抗病相关酶活的变化。结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处理均显著降低去蜡/蜡质完整蓝莓果实的腐烂率与失重率,维持果实TSS、硬度、VC含量、总酚含量与花色苷含量,抑制TA升高和MDA生成。此外,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处理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论:蓝莓外表皮蜡质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可以增强果实的抗病性,从而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6.
基于公共能源计量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控制的智能交互式终端,可将服务延伸至公共能源管理,对水、电、气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和控制.随着能源低碳化和供需一体化,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对国家环境的重视,全息智能互联设计电网运行模式将逐渐成为未来能源的主要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全息智能交互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接着探析了电力工程智能电网和微电网设计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次全息智能交互设计的探索,为今后的具体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为了提高杨梅酚酸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乳清蛋白、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杨梅酚酸,并研究不同环境(pH、温度、光照、人工胃肠液)对其包埋产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处理方式,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对杨梅酚酸的包埋率最好,可达82.33%(P<0.05)。酸碱稳定性结果显示,杨梅酚酸的稳定性随pH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稳定性最好(P<0.05),在pH=11.0条件下处理120 min后,酚酸剩余相对含量可达52.23%。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结果均显示,采用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效果最佳,处理120 min后杨梅酚酸剩余相对含量分别为68.28%(90℃)和77.67%(27000 lx)。人工胃肠液稳定性结果显示,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包埋可显著提高杨梅酚酸稳定性(P<0.05)。此外,光学显微镜结果表明,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具有更强的凝胶网络和更厚的涂层结构。综上所述,乳清蛋白-果胶混合乳液能较好地提高杨梅酚酸在不利环境中的稳定性,为开发应用富含杨梅酚酸的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氟离子检测方法的改进及离子色谱法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伟杰 《广东化工》2005,32(8):69-72
传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氟离子容易被pH、金属离子和温度等因素所干扰,这样会使数据产生极大的误差。为了避免这些缺点,离子分离理论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被应用在氟离子的分析-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在氟离子分析方面表现出优秀的准确性,重现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
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水果软糖制品,本研究以杨梅汁为主要原料,卡拉胶和明胶为凝胶剂,木糖醇为甜味剂,以质构分析和感官得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且开展了杨梅软糖提取物体外降血糖功效研究,使用UPLC-MS/MS检测技术对杨梅汁成分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降血糖成分和相关作用通路。结果表明,在100 mL杨梅软糖凝胶溶液体系中,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出杨梅软糖的配方:用体积分数为89.37%的杨梅汁进行溶胀和定容,明胶添加量为9.90%,卡拉胶添加量为1.41%,木糖醇添加量为30.86%。在此工艺下制得的杨梅软糖感官评分可达87.30分,接近理论值。体外降血糖实验表明4 mg/mL的杨梅软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达到98.58%和86.89%。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推测3,5-二乙酰坦布林(YM16)、杜鹃黄素(YM17)、覆盆子酮葡萄糖苷(YM1)为杨梅汁中关键降血糖成分,人类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为重要作用通路。通过该工艺制备的软糖弹性好,口感酸甜,且具有一定降血糖功效,可为水果味功能性软糖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  相似文献   
60.
以园蓝蓝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400,600 μmol/L和800 μmol/L的脱落酸溶液喷淋处理,研究脱落酸对低温贮藏蓝莓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脱落酸处理对蓝莓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600 μmol/L脱落酸处理蓝莓贮藏35 d,硬度降低至对照组的87.8%,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至对照组的103.2%。相对电导率比对照组降低5.05%,丙二醛(MDA)含量降至对照组的90.7%。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6倍和1.4倍。超氧化岐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1,1.26倍和1.18倍,花色苷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72倍和1.34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的含量,提高了蓝莓果实的抗冷性,有助保持蓝莓果实的品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分析表明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脯氨酸(Pro)、和超氧阴离子(O2·-)与蓝莓果实的抗冷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抗冷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