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7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香荚兰豆原料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香荚兰豆药材中香兰素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TLC法:采用正丁醇-无水乙醇-浓氨水(7∶2∶1)为展开剂,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HPLC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g/m L;检测波长分别为275 nm;柱温25℃。TLC中斑点清晰可见。香兰素线性范围为0.408μg~0.816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13%,RSD为1.75%;对羟基苯甲醛线性范围为0.004μg~0.0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1.20%。所测香荚兰豆中,香兰素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6%、0.37%。以上方法可靠、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的鉴别及其香兰素及对羟基苯甲酸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大型高压电瓷套管坯件数控自动喷釉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利用软件方法实现变速控制的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及控制程序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3.
本文作者认为:医药商品不存在与商品相对独立的另一个二重性,应当还其商品的性质。文章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医药商品流通与经营,着重讨论了医药商品流通之性质,提出医药商业两个效益应当处理的几个关系。搞清这些关系,不仅有利于发展医药事业,而且还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医药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24.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于1972年建成。运行期间,观测到坝基沉陷、坝顶位移等情况。介绍了对有裂缝部位进行的修补以及电站运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宝钢炼钢生产实绩的统计分析,客观评价了转炉吹炼控制现状;探讨了采用多元回归法修正静态模型系数,提高控制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原子能等许多工业部门中被广泛应用,通常占化工厂总投资的11%,占石油炼制厂总投资的39%。自七十年代初发生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各  相似文献   
27.
28.
沥青占煤焦油的50%~60%,其加工利用水平对煤焦油的加工效益影响很大。本文就其加工利用的途径分别进行简单叙述,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对带微处理器(微机)的自动机械,即通常所称呼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设备,本文命名为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机电一体化自动机设计的概念,论述其设计方法和内容与传统机械自动机设计相比有何特点。引用一些科研实例,对机电一体化自动机的方案设计、参数指标的选定与计算、循环图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框图设计、系统分析和程序软件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双菌种混合制曲在酱油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酱油生产上应用多菌种发酵的研究报道已经不少,不论是专家还是技术工人对此都持首肯态度。然而,真正将此工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并能长期坚持的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对该工艺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实际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三是消费者对酱油的消费尚存在片面追求色素的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