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铅芯橡胶支座应用于多层框架结构加层改造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铅芯橡胶支座引入多层框架结构加层改造的减震研究,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一具体结构作了多种方案在3种地震波激励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增层时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减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2.
针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及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活性氧化镁水泥代替传统的普通水泥,从而增加砌块的结构承载力等耐久性指标。对活性氧化镁砌块在相对湿度、CO_2浓度和温度各不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碳化养护,分期测试砌块的抗压强度,并利用SEM-XRD微观试验对其内部结构和碳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出砌块的最高抗压强度对应的最佳碳化养护条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镁砌块在相对湿度为60%、CO_2浓度为20%和温度为20℃条件下碳化养护17 d左右其抗压强度达到最高,砌块内部存在网状且具有粘结性的球形镁质碳酸盐化合物,有效填充了砌块的内部孔隙以及增加了集料之间的粘结性,使得砌块的耐久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3.
铅芯橡胶减震技术在渡槽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俊发  刘云贺  王克成 《水利学报》1999,30(10):0065-0070
本文探讨了铅芯橡胶支座用于渡槽减震的有效性,对一实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的地震作用效应,表明采用铅芯橡胶支座较普通的叠层橡胶支座具有更多优点,可实现对地震响应多目标控制。  相似文献   
7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渡槽工程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振型叠加反应谱法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薄腹梁渡槽工程进行了抗震分析,对渡槽抗震中比较突出的槽内水体与槽壁的动力相互作用、盆式支座的简化,以及桩、土和桩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符合工程要求的合理简化处理,对场地的地震动参数给出了合理的确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渡槽工程结构的动位移、动应力和静动综合反应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良好的绝缘及耐污性,可大大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等级和降低维护成本。以380 k V输电线路改造为背景,对工程使用的200×10和272×12两种规格FRP复合钢套管受拉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分为设计荷载试验(工程应用)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破坏模式)两部分;通过研究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应变分布规律和破坏形式等。结果发现:黏结节点FRP复合材料套管与钢管连接处的抗拉承载力主要由胶黏剂强度决定,破坏形式:复合管被拉脱,属于典型的脆性破坏。最后,针对FRP复合套管抗拉设计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海洋环境腐蚀对高强钢对接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锈蚀程度下的高强钢对接焊缝连接进行了微观形貌扫描和静力拉伸试验,分析了试件表面形貌与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的退化关系,基于二次塑流模型给出了不同腐蚀程度下高强钢对接焊缝连接的本构模型.结果 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红褐色腐蚀产物逐渐增多,试件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延性降低;在腐蚀100d后,蚀坑深度达到440μm,弹性模量相对降低7.8%,屈服强度降低了8.28%;二次塑流模型能准确模拟不同腐蚀程度下高强钢对接焊缝连接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动态力学特性,该研究在-20~30℃和10-5~10-2 s-1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动态抗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降低温度或增加应变速率导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峰值应变减小;当温度大于20℃或小于-10℃时,应变速率由10-5 s-1增加到10-2 s-1,温度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逐渐减小,该研究提出的温度影响因子经验公式较好地反映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在-20~0℃温度区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动态增强因子随应变速率呈线性增长;在0~30℃温度区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动态增强因子随应变速率呈非线性增长。在此基础之上,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沥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沥青混凝土的共同作用,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8.
针对目前近断层地震动少有考虑斜入射以及存在不同自由场构建方法的问题,研究了不同自由场构建方法的精度及其对水电站地面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将总波场分解为内行场和外行场,基于波场叠加原理分析了地基各边界面上的3种自由场,推导了与各边界面自由场对应的等效节点荷载计算公式,并结合边界条件实现了平面SV波斜入射输入。分析了3种斜入射下整个地基的自由场及其相对于解析解的计算精度,不考虑地基底部和右侧边界外行场时,计算误差较大;考虑地基底部边界和右侧边界外行场时计算误差很小,最大误差仅为-3.8%。研究了3种自由场构建方法下脉冲型和非脉冲地震动对水电站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地基底边界和右侧边界外行场时,厂房总输入能和损伤耗散能有较大增加,导致厂房下部尾水管结构出现大范围的损伤破坏,并且各项能量占总输入能的比重发生明显变化;在相同自由场构建方法下,脉冲型地震动对厂房的破坏能力更强,因此近断层区域内厂房的抗震设计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9.
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IBIEM),分析了SH波入射下梯形河谷表面地震动特性和分布规律,研究了地震波斜入射角度、斜坡坡度、底宽以及场地剪切波速对场地地震动特性及非一致分布规律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了不同剪切波速下河谷散射效应对地基截断边界地震动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左侧斜入射角的增大,左侧斜坡放大效应逐渐增强,两岸地震动非一致分布特性越趋明显。左侧斜入射地震波,随着斜坡变缓,地形散射效应引起的放大区域逐渐向右扩展,两岸坡顶及坡脚地震动非一致性增强;随着底宽的增大,地形散射效应引起的放大区域逐渐由右扩展,坡脚相对位移对底宽变化敏感,两岸坡脚地震动非一致性增强;波速较小情况下,河谷散射效应显著,左侧坡顶位移峰值最大为右侧坡顶的1.45倍,两岸地震动非一致性明显。在截断边界输入地震动时,应充分考虑河谷地形散射效应,将自由场和散射场组成的总场作为输入,以获得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相似文献   
80.
三维流体固体动力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郝鹏  刘云贺  刘哲  卢勃 《水利学报》2012,43(2):246-252
流体固体动力耦合是众多工程领域的重要问题。由于流体与固体动力特性的巨大差异,二者的耦合研究异常困难,尤其是三维领域的研究更加复杂。本文分析了三维流体、固体接触界面上的运动状态,提出并采用流体固体接触界面的无限点对模式,模拟流体固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并利用广义变分原理结合Lagrangian乘子法,引入流体固体接触面约束条件,建立了三维不可压缩流体与固体动力耦合统一分析的理论模型,继而推导了耦合后的动力有限元求解方程,首次将流体与固体动力耦合内力作为未知量求解,使耦合后的流体与固体域的瞬态动力响应从同一方程中解出。经典算例较高的计算精度表明了这种耦合模型的正确性。液体储存箱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固体变形的动力效应是显著的,应引起工程设计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