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9篇
  免费   4099篇
  国内免费   6537篇
地球科学   27855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1003篇
  2021年   1146篇
  2020年   1051篇
  2019年   1251篇
  2018年   1090篇
  2017年   1006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241篇
  2014年   1152篇
  2013年   1435篇
  2012年   1596篇
  2011年   1564篇
  2010年   1541篇
  2009年   1500篇
  2008年   1461篇
  2007年   1397篇
  2006年   1407篇
  2005年   1127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674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小海子组地层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有膏盐岩,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6种相和12种亚相及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北大部分地区缺失。  相似文献   
992.
滇池水中铝的形态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莎  余定学等 《岩矿测试》2002,21(2):120-124
采用铬天青S光度法对滇池水中的总铝和各主要形态铝进行分析,并利用简单易行的紫外吸收表征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和颗粒物含量,初步探讨了各因素的变化对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各地膨润土的矿物学性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我国不同产地膨润土的矿物学性质进行考察;利用K值法测蒙脱石含量。实验表明,各地膨润土具有蒙脱石的含量较高且均为二八面体的矿物学特点;可能由于所处的矿层或局部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使得相同矿床的不同颜色膨润土矿物的蒙脱石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94.
风成沙系统去除官厅水库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 ,在水力负荷为 1 .0~ 1 .5m/d ,沙层湿干时间比为 1 2∶1 2 (h)条件下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稳定后对化学需氧量 (CODCr)平均去除率约为 61 % ,CODCr<1 5mg/L ,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 -1 999)》规定的Ⅰ类标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水质、沙层湿干时间比、水力负荷和滤层厚度等  相似文献   
995.
位于两大构造单元结合带的查干德勒苏地区,中元古代在近EW向裂陷槽内接受了巨厚的含炭质、白云质和火山物质的渣尔泰群滨浅海相沉积建造,铀元素得到第一次预富集;大约1.4Ga前的白云鄂博运动,出现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铀元素得到第二次预富集;晚石炭世末的中华力西运动第Ⅱ幕,形成罕乌拉、英巴岩基的主体,铀元素得到第三次预富集;早白垩世早期的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铀元素得到第四次预富集;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气候干旱炎热,在地表地下水的作用下,铀元素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为查干德勒苏地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  相似文献   
996.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997.
对江西晚白垩世赣州群茅店组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调最新成果资料,对《江西省岩石地层》中的赣州群茅店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在原茅店组正层型剖面上,识别出了5种不同性质的沉积界面,即沉积不整合界面、超覆不整合界面、平行不整合界面、相转变面、同相叠复面,从而将原茅店组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超覆不整合面之下的原茅店组中下部层位划归赣州群茅店组,其中发育的一套玄武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单独划出,新建为陈坑火山岩段;超覆不整合面之上的原茅店组上部层位的粗碎屑沉积岩,则划归晚白垩世灌溪群宏冈组。重新厘定的茅店组仅相当于原正层型茅店组的中、下部层位,且可细分为下段、陈坑火山岩段和上段。  相似文献   
998.
淮南矿区潘三矿构造发育规律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煤层构造形态空间分析、断裂要素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并引入断裂分形维数指标作为刻划断裂构造发育强度的指标之一,对准南矿区潘三矿地质构造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揭示了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的南北分带性和东西分区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地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赵平  谢鄂军等 《岩石学报》2002,18(4):539-550
西藏水热活动是青苦恼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其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时空分布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地热流体(气、液相)中携带有中上地壳乃至地幔物质的深部信息。西藏地热流体可以区分出CO2型和N2型两类气体,其中绝大多数的地热气体样品属于CO2型气体,而典型的N2型气体则较少。前者具有岩浆热源和深循环两种成因类型,后者都是深循环成因。西藏气体样品中的He含量变化范围非常宽,最高的可达到1.5%。在门士热泉,首次检测到地幔He组分,这说明西藏地壳深处有地幔物质侵位。根据He同位素组成推断,羊八井、谷露等处的地壳熔融体中约有3%的地幔组分。西藏地热气体中的N2和Ar组分主要是大气成因,CO2组分大多以海相碳酸盐岩成因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沉积物成因CO2。当Log(H2/Ar)处于-0.8-0.3的区间时,H2/Ar地热温度计可以良好地指示热储层的温度范围。实际调查表明:西藏水热活动区大多分布在斑公错-怒江链合带以南地区,高温水热活动区主要出现在雅鲁藏布缝合带和那曲-羊八井-亚东活动构造带沿线。  相似文献   
1000.
汉十高速公路武当山至许家棚路段地质条件复杂,40余处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成了公路建设中的一大疑难问题。以工程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这些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及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