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科学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滇西云龙县漕涧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保山地块北端东缘,由早奥陶世、晚奥陶世、晚白垩世、新近纪4期花岗岩组成。以晚奥陶世花岗质岩体为主体,主要岩性为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3.9±3.3 Ma和456.8±3.5 Ma。二者均属后碰撞环境的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花岗岩,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Ta、Nb、Th等高场强元素。在Sr-Yb图解上,前者属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为下地壳环境较高压力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物;而后者属南岭型花岗岩,指示了中-上地壳环境较低压力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在B-A图解上,前者显示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的趋势,岩浆的形成主要与隆升减压作用相关;而后者显示了含堇青石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的特点,岩浆的形成主要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导致的增温加热作用有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前者εHf(t)=-11.65~0.28,平均为-6.36;后者εHf(t)=-11.61~-1.57,平均为-6.78,二者具有大致相当的源区,均为古老的地壳物质,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在泛非运动的后碰撞阶段背景下,深部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能首先是隆升减压导致下地壳物质的低度部分熔融,随后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中-上地壳物质的增温加热的较高程度部分熔融。该两类晚奥陶世花岗岩属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小地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的岩浆作用响应,也表明保山地块存在泛非运动。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DTS)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其对井干扰小、施工方便、能实时提供准确且连续的温度数据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井下的动态监测中.然而,实际应用中DTS数据量巨大且复杂,如何分析数据和用其解释井下的流量剖面及生产动态仍是一项巨大挑战.为此,本文基于井筒与地层间的传热机理,建立了多相流井筒温度分布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井筒的温度曲线响应特征.对实测DTS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井筒温度分布模型的拟合评价目标函数,用L-M(Levenberg-Marquarelt算法)和Sqp-legacy(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legacy,顺序二次规划遗传算法)两种算法进行反演后,将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优化算法)与两种算法结合,对比两组组合算法的反演误差后选用PSO-LM算法,PSO-LM算法既具有PSO算法的随机性也具有L-M算法的高效性.然后对两口实测井进行解释,误差结果表明PSO-LM算法的精度较高,满足实际应用,验证了反演解释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
以松辽盆地塔拉哈 — 齐家— 古龙地区的8口钻井岩心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地区典型震积岩岩心,观察描述岩心的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液化角砾、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微型断层、滴漏构造、变形层理、揉皱构造等,统计多种典型震积岩构造,分析白垩纪青山口组—姚家组层段的震积岩识别构造、形成机制、分布规律.根据不...  相似文献   
84.
探讨地学现象三维空间模拟的方法。将地学现象所在的三维空间以规则六面体格网形式离散为一个个相互连接的格网单元,运用相应地学模型计算规则六面体各顶点的属性值,再用MC方法追踪形成等值面,以此来表示地学现象的三维空间状态。以点源烟气扩散中烟气的三维浓度模拟为例,验证了这一空间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85.
针对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存在数据不确定性、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化向量分析(CVA)和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IFCM)的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 首先通过CVA构建两个时相遥感影像的差异影像;然后采用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差异影像进行聚类得出变化区域和未变化区域;最后对变化检测结果进行二值化处理并进行精度评价. 选取两个时相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和Szada数据集影像作为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数据不确定性问题,变化检测精度达到了95.92%和92.70%,是一种可行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 研究结果可用于森林动态变化监测、土地复垦利用规划变化分析以及灾损评估.   相似文献   
86.
通过叠加分析探究贵州省喀斯特洞穴位置与河网密度的空间关系,从岩性、构造、气候、地形方面解释两者关系的成因。针对洞穴点位河网密度的统计显示:洞穴点集中分布在河网密度中及偏小的区域,正态QQ图显示洞穴点河网密度大体呈正态分布。分析岩性、构造、气候和坡度等影响因素的结果显示:洞穴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区域,并在纯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非碳酸盐岩、非碳酸盐岩分区上表现出负相关性;断层、褶皱中心缓冲区域洞穴最多,并随距离增大洞穴数量减少;温润气候条件为洞穴及河网发育提供了充足水源,溶蚀强度加大,表现在洞穴密度随降雨量和气温的增长而增加;地形条件限制了水力路径和洞穴发育。多因素促使贵州省发育了成熟的地表、地下两套水循环系统,地表水促进溶洞发育,洞穴反过来限制地表径流发育,两者相互影响,使得洞穴与河网密度呈现集中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江苏不同强度降雨对能见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70个基本站多年逐时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以及同时段内最低能见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强度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强度降雨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除雾以外,江苏低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天气(14. 7%),其中稳定性弱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影响最大。与低能见度雾事件不同,降雨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全天各时段均可能出现,发生时可伴随较强的风速(2 m/s),短强低能见度多见风速4 m/s(26. 6%)。江苏冬春两季为雨雾高发季,主要受降雨持续时间影响,对应的低能见度区间为500~1 000 m,有明显日变化。短强低能见度主要受雨强影响,多发生于6—9月,对应的低能见度区间为小于200 m,无明显日变化。两种降雨产生的低能见度事件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且雨雾低能见度发生时偏北风占主导,短强低能见度发生时则偏东风占主导。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当前大量空间数据的位置信息多采用文本描述而非地理坐标,导致地理信息系统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查询和分析,估算位置描述对应的地理坐标有助于提高空间数据的应用价值。针对已有方法在处理线状位置描述时缺少参考位置之间空间关系约束分析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线状位置文本描述的估算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顾及了局部空间走向计算线状特征在参考位置处的空间分布,并引入了模糊可见性概念模糊估算线状特征在参考位置之间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估算线状位置文本描述的空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89.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测绘学报》2020,49(6):801-801
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而且还对人文地理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改变和影响不仅未得到减弱,而且还在不断加快。为了评估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造成的影响,就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有效地动态监测。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便是实现动态监测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定量地分析和识别出自然和人文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过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