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科学   2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热带大洋对纬向和经向风应力的联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了经向风应力和纬向风应力联合作用下热带大洋的响应问题.结果表明,只有一阶的经向风应力或具有辐合辐散的经向风应力才对最后的速度场和位势场造成影响.零阶的扰动温跃层和纬圈流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Kelvin波、Rossby短波的影响,而Rossby短波由经向风应力直接造成;二阶模则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Rossby短波的作用,同时经向风应力也产生了附加的Rossby短波.另外,在西边界处存在很强的暖水补充到赤道的现象,经向风应力有使暖水向赤道输送的作用,而西风应力使西边界处的暖水向东输送.  相似文献   
42.
形态结构分析揭示出基底岩块中发育有同心环形、卵形或线性断裂(dislocation),它们被沉积-火山盖层所覆盖或被变形事件或侵入事件所淹没。这种分析揭示了基底岩石的演化及覆于基底断块之上并影响到它们的一些事件而且还构绘出这些断块的周期性抬升和沉降运动。这些基底断块与线性不连续带的交汇部位是地壳深部区或地幔物质(岩浆、气体或含矿物流体)喷发地带。这些断层或基底断块的存在,其规模及其形态可以利用地形、目前的隆起和起伏情况、水系型式、地质分布、古构造型式、相型式、卫星图象的线性特点、构造特征、地球物理异常及矿化分布等方面进行确定。同心构造或穹窿的规模可以是Ⅰ级或全球规模(直径1500~2000km)、区域规模(900~1200km)、亚区域规模(500~800km)、省级规模(300~450km)、直至地区规模(80~200km)。线性构造或断层带标志着基底线性断层带((?)isl(?)catio(?)s)带,其规模也可由全球规模(Ⅰ级)至局部范围。全球线性构造(宽300~500km,长1000~10000km,间隔500km)可以将深部流体穿过地壳,并限定了侵入体的位置。线性构  相似文献   
43.
Kepp.  JD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80-81
最近在北阿帕拉契亚区的地质填图为确定地体并提供对其增生历史的较好约束条件给出了完善的数据库。本文展示了北阿帕拉契亚的一幅修订的地体图与数张图件说明其增生历史。由西北向东南地体划归成下述几种: (1)北美地体,以其东侧的格林威尔基底连续上覆晚前寒武纪-奥陶纪冒地斜(含有裂谷拉玄火山岩中的Cu-Zn-Ag与密西西比河谷型Zn矿床)和奥陶纪外地槽。 (2)断裂(disrupted)地体由大陆裂谷-陆隆基体中的蛇绿岩、大洋岩石与弧缘  相似文献   
44.
Short  NM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89-90
在厄勒冈州两南部与加州西北Klamath山脉的地壳组成研究中,出现了有关增生地体或构造-地层地体盛行模式的几个概念。在该区识别出了三十多个地体,它们就位于晚古生界和晚白垩世。这些地体的鉴别主要是根据极为显著的岩性,构造界线特点差异,对某些地体而言,利用了古地磁特点的显著差别。尽管在那里以及在其他地体组合区工作的人们注意到了相邻地体间在地形、地貌上有截然的差别,但是对于这些组合地貌变化的系统分析且很少有报导。本文对于厄勒冈区Klamath地体的研究目的在于:(1)定性和定量地定义和描述已知(已经填出)地体的地貌特征;(2)确定一套组合内的地体是否具有足够特征地貌标志,使得能够在航空图象和卫星图象中识别其存在,而且能更好地圈定其问的界线;(3)对于地貌信息作为识别地体就位方式的线索进行估价,尤其是对于地貌几何与构造标志的相关性作一评价。这项研究把形态测量应用到传统地形数据库与数字地形数据库上,有时应用到Landsat/Spot图像上。  相似文献   
45.
Ramos  VA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93-94
在南美南部(22—39°S)出露了一系列反映晚前寒武纪至近代构造事什的南北向内克拉通岩浆岩带(图1)。这些带的年龄由东而西减小,保存了不同的构造层次。最古老的岩浆带由年龄为730~450Ma的辉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和变质火山岩组成,在东Sierras Pampeanas沿走向出露达1200km以上。这些岩石产出于中高角闪岩相,它们正好位于一系列超镁铁质岩与构造岩的西侧。略为年轻的Puncoviscena岩浆带由年龄为604~530Ma的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保存在Sierras Pampeanas西北端。Puncoviscana岩石的变质级由绿片岩相至黝帘石相。它们侵入到为大陆坡沉积物覆盖的减薄地壳中。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出现在两个带中,主要是寒武纪至晚奥陶世期的。第一个带沿现在的Sierras Pampeanas的西缘与Puncoviscana带部分地叠加一在起。另一个带沿着智利北部的Arequipa-Antofalla出现。两个带都由辉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  相似文献   
46.
基于日本Honshu东北部岩石的流变学特征及估计的温度分布,证实岛弧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的地方,也即:(1)岩石圈非常薄(最多20km)且经受强烈的变形;  相似文献   
47.
48.
49.
天然钻石中普遍含有聚合氮以及复杂的生长结构,而合成钻石不含氮或含少量单氮并有典型的与合成条件有关的生长结构,利用此类性质可对天然和合成钻石进行区分。但对粒度细小或镶嵌复杂的钻石样品进行检测时,现有仪器由于局限性难以实现有效测量。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宝石发光性测试装置——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GV5000),通过对激发光源和滤光片、结构设计和测试方式的研发,实现了可同时观察多个小颗粒样品(最小为0.002 ct)的荧光特征和磷光特征,建立了一种以发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小颗粒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分析方法。应用本方法测试了9015粒样品,并通过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表明97%的天然钻石具有蓝白色荧光并无磷光,而合成钻石的发光特征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本方法避免了样品大小和形状的影响,提高了小颗粒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率可达97%,对合成钻石的筛查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