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科学   3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LIDAR数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生产DEM/DSM的数据源,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DEM/DSM数据是机载激光雷达最为直接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剖面的数据表达方式对离散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组织,同时对点云数据做初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用迭代选权曲面拟合的滤波算法对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做进一步的分类,以提高LIDAR点云数据的滤波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楔形发散相代表细粒的天然堤沉积;透明相代表块体搬运沉积;强振幅平行相代表朵叶体沉积;弱振幅平行相代表深海披覆沉积。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特征和平面属性分布分析可知:上扇垂向上依次沉积了朵叶体、水道和堤岸、朵叶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相似文献   
53.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限制型滑塌体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塌体是深水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滑塌体沉积有助于揭示深水沉积过程。利用高精度多道地震资料,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陆坡段发现了规模逾千平方千米的限制型滑塌体,它在顺坡滑塌时,未能超越下坡地层的围限,突然终止于下坡未变形地层中,因此陡冲斜坡两侧的地震相特征发生截然的变化。滑塌体整体呈楔形,内部呈杂乱反射,前端存在逆冲断层以及挤压褶皱。由于顺坡滑塌距离较短,因此与非限制型滑塌体相比,限制型滑塌体内部地层连续性较好。结合神狐滑塌体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与世界典型滑塌体的对比,可知滑塌体的厚度、地形坡度二者共同控制了神狐滑塌体的发育类型,前端地形突起对其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4.
台湾峡谷中段沉积特征及流体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峡谷、高弯度水道等深水沉积单元中的流体活动方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台湾峡谷中段的沉积特征及流体活动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台湾峡谷中段发育内堤岸(inner levee),它成层性好、地层产状倾斜,地震反射特征与峡谷西岸和下覆滑塌体明显不同,内部结构表现为逐级上超的特征,以侧向加积为主.曲流河和深水高弯度水道的点坝均发育于河(水)道拐弯处,由于离心力作用,沉积物在凸岸堆积形成点坝.该内堤岸位于峡谷中段直线型地段,不具备形成点坝的地形地貌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内堤岸是由垂直于峡谷轴向、自西向东的底流与沿峡谷向下的重力流交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55.
台湾峡谷HD133和HD77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南海东北部台湾峡谷内水深3 280 m的HD133和峡谷外水深3 378 m的HD77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古生物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利用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速率初步认定是属于MIS3a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和碳酸钙含量可将两支柱状样划分为3套沉积层段:上部层段1和下部层段3均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夹薄层粉砂,深水底栖有孔虫含量高,碳酸钙低于10%,代表受重力流作用较弱的正常深海沉积;中部层段2发育一套以中-细粒为主的厚砂层,含大量浅水底栖有孔虫,碳酸钙含量可高达60%,AMS14C测年出现倒置现象,表明主要为浅水重力流沉积。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响应同期海平面变化,特别表现在深水砂层沉积的两大控制因素:在时间上,低海平面时期大量浅水和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坡之下的深水区,形成富砂的层段2;在空间上,峡谷水道是重力流的物质输送通道,地形优势使得重力流携带物优先在水道中发生沉积,造成HD133柱的含砂量明显高于HD77柱状样。  相似文献   
56.
王英  尹铸华  赵人达 《岩土力学》2006,27(Z1):122-126
根据等效刚度原理定义损伤程度,对损伤采用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损伤长度三个参数来描述,从材料力学平面弯曲理论出发,运用小变形的平面弯曲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引入损伤程度的定义,推导出恒载作用下两端固定损伤梁弯矩方程的隐含表达式。对恒载作用下两端固定损伤梁进行了各种损伤情况下弯矩重分布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其弯矩重分布规律。本研究的目的是期望为桥梁的健康检测、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权家河煤矿褶皱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权家河煤矿不同规模褶皱构造的形态特征、组合方式和展布规律,探讨了造就褶皱构造发育特征的地质条件及其演化过程。从而为指导权家河煤矿生产和揭开渭北煤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的面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的是一较为复杂的断块构造,在构造、沉积的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古垂线法构造复原的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尝试性地实现了构造的二维拟三维构造复原,再现了构造的三维全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圈闭的演化历史,认为该圈闭发育始于早中新世末中中新纪初,此时已有雏形;中中新纪末圈闭已基本定型。经历了走滑张扭、走滑压扭和区域沉降三个演化阶段。采用圈闭自动识别及定量评价方法在该构造内识别出多个圈闭,并对各圈闭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应用该方法可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描述符和同名点引导ICP优化的地面激光扫描(TLS)点云配准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1)点云金字塔构建;2)基于FPFH的粗配准;3)同名点引导的ICP精配准。首先使用体素网格滤波器构造点云的金字塔结构,在粗配准时,FPFH描述符用于金字塔顶层上点云的鲁棒匹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两层级同名点引导的ICP精配准优化,使用3组典型TLS点云对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高效地完成TLS点云的配准。  相似文献   
60.
云量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量对冰川表面能量平衡(SEB)的影响,利用架设在老虎沟12号冰川(简称12号冰川)消融区(4550 m a.s.l.)的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能量平衡模型计算各能量分量并分析其季节变化,通过云量参数化方案获取云量因子并量化其对冰川表面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净短波辐射为冰川表面主要的能量来源(92%),净长波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