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9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0 毫秒
81.
海洋流场可视化方法多种多样,为得到较好的表达效果,本文总结归纳出目前几类主要的流场可视化方法——直接法、纹理法、特征法和几何法,分别概括其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其所属典型算法,并按照各方法流场可视化步骤进行实例分析,比较总结了各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以图片及列表的形式分别说明。  相似文献   
82.
以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两个港口数据为基础,细述了运用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FME)将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转换为Shape File格式数据的方法,再使用ArcGIS强大的图形和数据处理功能从数据处理、图层显示、符号制作和地图渲染四方面入手说明制作日照港专题图的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
通过地表移动盆地的动态发展规律分析矿区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改进基于版本—增量的时空数据模型,建立了沉降要素表、几何表和属性表,实现矿区地面沉降时空信息的集成表达,并分析该方式的主要优势。其中,特征属性在内容上包括矿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信息,以辅助沉降时空分析、表达时空语义;鉴于不同属性变化的时间粒度及与几何变化的同步性存在差异,将属性字段分别放置在属性表和几何表中,以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减小数据冗余。最后,通过试验集成管理山东省济北煤矿西北部地面沉降的时空数据,分析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动态发展规律,发现了该区沉降与采矿活动的相关性,验证了本文沉降时空数据组织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简单论述了空间信息系统的自然语言查询问题;在应用范围受限的条件下,提出了主要以自然语言中的关键词构造模式库来映射查询语句的思想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空间操作算子、空间查询语句、模式库的结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的案例推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云艳  王丽敬  季民  曹峰 《地理学报》2009,64(12):1421-1429
当前,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在解决复杂的地学问题时.对地学案例的表达和历史案例的相似性计算与推理存在明显缺陷,需要在CBR的表达模型和空间相似性计算与推理算法进行拓展.本文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各种定量方法基础上,提出利用CBR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研究思路:其次,针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性及隐含的空间关系特性.给出土地利用变化案例的表达模型,案例间内蕴空间关系抽取算法,以及考虑案例间空间关系的CBR相似性推理模型:最后,进行珠江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CBR方法试验.预测精度达到80%.为了进一步评价CBR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的有效性.在实例部分采用同样的实验数据进行贝叶斯网络的预测方法实验.由两种方法对比可知.CBR是从复杂到简单进行地学问题求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为省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实现信息可视化的系统。可视化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数据库数据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的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该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的开发环境、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7.
为了实现省级天气雷达数据共享,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Web GIS技术构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平台,实现了多源雷达数据的实时动态显示,通过雷达回波数据、TITAN外推数据、安全射界图与作业点的叠加分析,为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提供作业建议和作业预警产品等决策信息,以增强对省、市、县地面人影作业指挥管理的时效、使作业更加高效和科学。  相似文献   
88.
D-InSAR技术作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凭借着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和连续空间覆盖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以内蒙古营盘壕煤矿为例,利用哨兵数据,通过二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得到沉降数据。在ArcGIS中通过对沉降区域的提取、剖面分析和叠加分析来研究分析工作面上方的地表沉降信息[1-3]。最终将所得的数据与传统的GPS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针对传统海浪建模方法中存在海洋表面真实感差、计算复杂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SPH)与移动立方体算法(MC)相结合的海浪建模仿真研究。通过基于空间网格的粒子分配,建立了粒子群单向列表存储结构,在海浪粒子物理量计算时,实现了其光滑核半径内粒子群的快速检索,并基于拉格朗日流体控制方程,进行了海浪粒子受力分析及状态计算;在模拟海浪与环境障碍物碰撞时,将碰撞问题简化为粒子在一定时间段内所经过的路径与障碍物表面三角面片是否相交来进行判定,并假设粒子为理想刚体,采用改进的欧拉方法实现了粒子新位置的动态计算;为增强海浪流体模拟的真实感,在移动立方体节点密度动态计算基础上,依据确定的海浪表面密度阈值,耦合MC算法进行了海浪表面的动态提取,从而实现了海浪三维表面建模与动态演变仿真。通过模拟验证了该算法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可为海洋环境信息三维可视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