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科学   1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基于本人组织完成的建委城市主城区道路结构性升级改造项目,阐述我市城区道路现有资料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62.
CityMaker是一款优秀的国产3DGIS平台软件。本文介绍了CityMaker平台中3维场景数据的三种类型:3维场景数据、矢量数据和地形数据,重点分析了3维模型数据的组织方法和存储结构,提出了CityMaker数据库的两个扩展方法:访口接口扩展和属性信息扩展,弥补了CityMaker在属性信息管理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3.
哈尔滨3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早,是基于Citymaker 3维技术开发而成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适合哈尔滨城市建设的3维地理信息系统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哈尔滨3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基础上开发而成的"哈尔滨城乡规划科学决策系统"的管理模式及应用成果,列举了国内3维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雅砻江周家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家坪滑坡体位于拟建的官地水电站库尾,系盐源县梅子坪乡政府集镇所在地,水库蓄水后,滑体前缘将被部分淹没,由于其结构松散,可能会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梅子坪集镇196余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本文在现场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周家坪滑坡体进行坡体结构和成因分析,并对滑坡体在天然和水库正常蓄水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6.
陈雄波  邱卫国  刘娟 《海岸工程》2019,38(3):194-202
通过阐述黄河河口入海流路运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对已有行河方式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水三流”行河方式,其主要工程措施包括:西河口附近清水沟主槽内修建橡胶坝形成水库、库区修建连接刁口河与十八户的分流闸、两条备用流路引河开挖和主河槽开挖等。分析提出该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减轻防洪压力,并有利于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减少河道占用面积,有利于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实施;对通航无不利影响。同时,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河口来水来沙情势研究、莱州湾开发方案研究、“一水三流”运用方式研究、治理方案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五音疗法结合针刺促进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五音疗法进行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40/45),对照组为71.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给予五音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通过礼乐盆地构造-地层-沉积分析,查明了其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揭示了其与南海扩张事件的成因联系,为南海边缘海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差异显著的阶段,即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滨浅海碎屑岩沉积阶段、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裂离漂移-浅海碳酸盐岩沉积阶段、中中新世以来周缘前陆挠曲沉降-区域差异沉积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古南海向东南俯冲,华南古陆陆缘因水平引张力作用发生被动裂陷,形成礼乐盆地;此时以滨浅海环境为主,受碎屑物源供给控制,在盆地西北部发育一系列规模相对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礼乐盆地东部、南部邻近古南海,仅在孤立隆起边缘发育规模较小的扇三角洲。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古南海持续俯冲,新南海扩张,礼乐-巴拉望地块裂离华南古陆,向南漂移,盆地沉降缓慢,断层活动弱;此时以浅海-半深海环境为主,碎屑物源匮乏,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南部总体为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新南海扩张停止,礼乐-巴拉望地块向菲律宾岛弧俯冲碰撞,礼乐盆地进入周缘前陆期,以非对称挠曲沉降为特点,水深增大,断层活动增强;此时以半深海-浅海为主,盆地北部总体以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为特色,盆地南部局部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礼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古南海俯冲-消亡、新南海扩张-关闭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新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工业来源被认为是受纳河流和邻近海域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但是关于工业来源废水中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并不明确。本文系统研究了山东沿海5个行业代表性企业进水和出水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源内部污水处理系统对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低,平均去除率仅为59.86%,沿海工业废水是近海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潜在重要来源。不同类型工业中纺织印染业的进、出水微塑料含量最大,平均丰度分别为84.8个/L和19.6个/L,纸塑制造厂、化工厂和船舶工业的污水中微塑料丰度相近,进水中微塑料丰度在32.0~37.2个/L之间,出水中微塑料丰度在10.8~14.6个/L之间,金矿厂的进水中微塑料丰度最低,为23.9个/L,出水微塑料丰度为17.6个/L。不同工业源进水中微塑料在形状和成分上相似,在尺寸和颜色上存在行业差异,纤维(占比范围61.46%~84.48%)是主要形状,聚乙烯(PE)(53.48%~76.19%)是主要成分。工业源出水中微塑料主要形状为纤维(61.46%~91.06%),主要颜色为蓝色(41.67%~58.22%),主要成分为PE (16.22%~67.83%),出水中微塑料尺寸存在行业差异,≤300 μm的微塑料平均占比最高,为28.67%,占比范围为23.96%~35.19%。工业出水中微塑料特征与海洋中微塑料特征高度契合,再次证明了工业污水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重要贡献。本研究通过揭示典型海湾周边代表性行业的工业污水中微塑料浓度与特征,为海洋微塑料的源汇特征、迁移与防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曹正  刘娟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Z2):153-154
分析航空气象预报工作发生"错、忘、漏"的状况和原因,介绍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预报室为避免"错、忘、漏"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自主开发的"航空气象预报监控系统"能够降低由于人的疏忽和麻痹思想造成的"错、忘、漏"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