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环境安全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分析了省级环境监测站现状,提出了省级环境监测站应具备的基本职能和发展重点构想。  相似文献   
82.
从分析环境监测工作的特殊性和经济领域市场化概念不能引入非盈利性的社会领域两个方面,论述了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不宜走市场化道路.  相似文献   
83.
文章探讨了一些常规的及新兴煤层气采出水处理方法,并在鄂东区块某公司开展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DB 61/224—2011《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ODCr去除率为50%~60%,NH3-N可降低到检出限0.04mg/L以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7h(流量23L/h),处理成本可降到3元/m3以下。建议场站建设应早期规划集水设施敷设,以保证后续采出水集中处理,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4.
遥感震害快速评估技术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交通严重受阻、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遥感技术成为了地震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技术流程,该流程涉及到遥感影像的数据管理、快速校正、图像增强、震害信息提取、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评估结果网络发布等关键技术。利用遥感震害识别和快速评估技术准确提取了汶川地震的震害信息,绘制的基于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基于地面调查结果的地震烈度分布图非常接近,首次实现了在震害遥感影像获取后的2~6h内,提供准确的宏观灾情分布情况以及初步的地震损失评估结果,在汶川地震的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污水的光化学灭菌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日光和中压汞灯为光源,以亚甲基兰为光敏剂,研究了南京市某污水样的灭菌处理和从灭菌水样中除去MB的方法,结果表明,光源,光强,光照时间,MB用量和溶解氧等因素对灭菌有显著影响,不加MB的水样经紫外光灭菌后,在日光下细菌呈现复活,当1L细菌总数为3.1×10^6个/ml的污水加入2mg MB,并在充气状态下以300W中压汞灯光照4min,其灭菌率达100%,且无光复活,同样条件下日光的灭菌率则低很多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烟煤的润湿机理,首先通过实验分析SDS对烟煤润湿性能影响,然后利用分子模拟对SDS在烟煤表面的润湿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DS溶液改善烟煤的润湿性能,全尘、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比纯水提高7.95%和10%;根据轨道能级差和静电势分析得出,SDS分子尾链吸附烟煤表面、头基朝向水中的吸附构型降低水和烟煤的液-固界面张力;SDS分子覆盖烟煤表面后,系统中烟煤与水分子的非键作用能、氢键数量、水分子的起始位点分别由-1 114.91 kcal/mol, 1 810个,1.59?变为-3 405.68 kcal/mol, 1 996个,1.57?,在SDS分子的作用下烟煤表面与水分子结合能力变强,大量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凝聚在头基附近,水分子整体移向烟煤使烟煤表面得到充分的浸润和渗透。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表面活性剂润湿煤尘性能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通过有机改性溶胶凝胶PVA包埋方法固定微生物菌株,以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二次传感,制备了响应良好的光化学BOD微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微生物传感膜的活化浓度、温度、pH、无机盐及部分金属离子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并对传感器的重现性、储存稳定性和线性范围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BOD含量在0—100mg/L浓度范围内与传感器的荧光值成线性关系,传感膜的响应活性保持较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干旱区三工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文强  陈曦  罗格平  王涛  蔺卿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40-1747
精确估算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是进行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前提。论文利用改进的土壤类型法--基于网格的土壤类型法,以干旱区典型的三工河流域为例,精确估算流域土壤碳储量,分析土壤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35T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70kgC/m2,其中山地灰褐土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这主要是受中山带较低的气温和丰富的森林凋落物的影响;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出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特征,即碳密度从山地区、丘陵区、绿洲区到荒漠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随海拔高度的降低碳密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9.
利用2套A2/O工艺装置,通过在实际污水中添加铵盐的方式模拟低C/N冲击的不利情况,采取常规工艺调控措施进行修复,研究了冲击及修复前后的微生物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2/O系统在受到低C/N冲击之后,耗氧呼吸速率(OUR)、脱氢酶活性(DHA)、三磷酸腺苷(ATP)和聚β-羟基丁酸(PHB)4项指标迅速响应,降幅分别为81.8%,87.0%,90.5%和72.9%.提高污泥回流比和减小污泥龄都是有效的修复措施.修复期间,4项指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回升规律.提高污泥回流比是通过降低冲击负荷的方式实现OUR指标的基本回复,但DHA、ATP和PHB较受冲击前水平还有10%~20%不等的差距.减小污泥龄是通过逐步排出受损污泥来消除冲击的不利影响,过程中A2/O系统的处理效果不佳,但最后4项指标能够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0.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绿洲稳定性的内涵,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从绿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评价了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冲洪积扇型绿洲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位于地下水溢出带下方的冲积平原型绿洲,稳定性最差的是湖滨三角洲或散流干三角洲上发育的绿洲;②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植被指数可较好地表征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的时间变化。绿洲规模的扩大及绿洲水分和植被的增加将加强绿洲的冷岛效应,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加,表明绿洲内植被覆盖密度增大和植物生物量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