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境安全   5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学恭  白洁  赵世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093-1095,1077
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有效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从禁牧补偿额度、草畜均衡补偿额度、生态补偿的均衡性等方面分析了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当前草地生态补偿的标准空间差异明显,但并没有反映出不同空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异。  相似文献   
22.
综述了水处理絮凝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介绍了不同絮凝剂在各种水处理情况下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目前我国絮凝剂研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3.
在构建绿洲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武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998-2007年武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系统协调程度不高,协调发展度指数总体趋势上升;土地利用与经济耦合系统经历了由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向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的演进.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干旱区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为实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温度、光照、盐度环境因子对红色赤潮藻生长的影响。设置5个温度梯度(10℃、15℃、20℃、25℃和30℃),5个盐度梯度(20、25、30、35和40),5个光照梯度(500 lx、1 000 lx、2 000 lx、3 000 lx和4 000 lx)的实验处理,计算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最大藻细胞数量;并进行了温度、盐度两因素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红色赤潮藻的最适宜生长条件是温度20℃~25℃,盐度20,光照强度4 000 lx,在此条件下其比生长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5.
严肃查办和预防危害生态环境背后所涉的职务犯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是司法机关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职务犯罪主要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本研究针对林业生态环境安全领域职务犯罪主要是渎职犯罪的主要类型,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领域立法和司法解释相对较少、环境保护领域渎职犯罪罪名细分度较低、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存在一定的争议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梳理了相关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回应;指出惩治此类犯罪的关键是厘清法律规定、保证打击犯罪指向精准、掌握第一手证据材料,强化检警配合、固定损失后果,强化执法监督制约,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等.  相似文献   
26.
分别选取全国和甘肃省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甘肃省及其各地区2003-2007年相对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得出甘肃省水资源相对较匮乏、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的结果.相对全国而言,在水资源总量上甘肃省水资源承载的人口严重超载,GDP相对满载;但在水资源利用量上,人口与GDP承载力双重富余;各地区水资源利用量承载的人口和GDP均相当富余的城市为酒泉、张掖和武威,而处于相当超载的城市分别为天水和兰州.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一株筛自胶州湾沉积物中的好氧反硝化细菌Zobellella sp.B307为研究对象,在短期暴露条件下,通过细菌的生长、脱氮能力,相关酶活以及代谢途径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纳米氧化锌(ZnO-NPs)对该菌株的毒性效应;结合锌离子溶出试验、CAT和ROS等氧化应激水平测定,探讨ZnO-NPs对该菌株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200mg/L的ZnO-NPs会使菌株硝酸盐氮去除率降至57.53%,LDH升高至对照组的378%,ROS水平高达对照组的5.34倍,SOD活性比对照组升高了60.32%,NIR活性仅为对照组的14.46%;ZnO-NPs主要通过诱导菌株活性氧的生成使其膜通透性改变、相关酶活性下降,并使相关蛋白质、氨基酸的合成及基因表达等代谢通路受到影响,进而抑制该菌株的反硝化能力;游离锌离子的产生可能不是ZnO-NPs对菌株的主要致毒途径.  相似文献   
28.
沙尘沉降是海洋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海洋异养细菌的意义十分重大。为研究沙尘沉降对于海洋异养细菌的作用过程,于2013年3月对A1、A2两个站位的海水进行了源地沙尘添加培养,探讨大、小两种粒径沙尘对南海东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域海水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异养细菌生物量水平较低;而两种沙尘的添加在短期内都可以溶出DOC和DIN,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一部分营养限制;其中小粒径沙尘在短期内溶出的营养物质较多,平均使系统中DOC和DIN浓度增加了0.65倍和0.36倍。添加沙尘后,两个站位的培养系统中异养细菌生物量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沙尘的单独添加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可以促进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增长;其短期内,小粒径沙尘的添加使得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增加比原位沙尘更明显;而在添加氮和磷的情况下,两种沙尘的添加并不能明显促进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增长,在长期内甚至起抑制作用。通过对A1在添加两种沙尘7 d前后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发现,培养后细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并且群落结构趋于简化,其中小粒径沙尘的作用最为明显;而两种不同沙尘添加后细菌群落结构的更替情况基本一致,能够利用外源营养的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成为培养结束后的优势菌群,而叶绿体(chloroplast)等自养菌在培养结束后的优势度消失,细菌群落偏向于异养。研究发现源地沙尘能够促进海洋异养细菌生长,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提高了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9.
以辽东湾双台子河河口芦苇湿地为对象,以石油污染物作为主要的外源性污染物,采用湿地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室外模拟实验,研究了石油的重要组分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在芦苇根区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及对湿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石油污染物的输入降低了土壤的含氧量,减少了根际细菌的数量,芦苇根际细菌的数量仅为对照的1/4,同时也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群.经过6个月的含油河水灌溉后,形成了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 spp.)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spp.)为主要优势菌群的群落结构,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 spp.)、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spp.)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 spp.)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30.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土壤NO3--N和NH4+-N空间分布及湿地土壤含水量与pH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湿地土壤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影响NO3--N和NH4+-N的空间分布,湿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中NO3--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中NH4+-N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