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人通过视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与照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而且人维持基本的视觉功能也依赖于照明,因此照明条件是作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分析光环境中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度的因素的各种可能状态与光环境质量的关系,参照建筑行业的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对煤矿井下综掘工作面照明环境进行了评价,从而确立了两个工作面照明环境的质量等级,并据此提出了改善井下照明环境的措施。该研究可对煤矿井下其他作业地点的光照环境评价与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我国煤矿交接班阶段事故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以2017-2019年全国煤矿交接班前后2 h内的事故为分析对象,采用数据统计法对煤矿交接班阶段事故发生类型、区域、月份、时间段、诱因5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顶板、瓦斯、运输事故是煤矿交接班阶段事故的主要类型;2)四川、山西、贵州是煤矿交接班阶段事故灾害严重区域,其中贵州省为重大事故高发地区;3)每年1月、7月、12月煤矿交接班阶段事故发生频率最高,12月较大及重大事故最多;4)16点班前后2 h内煤矿事故数量最多,灾害最为严重;5)违章作业是导致煤矿井下交接班阶段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同时,针对煤矿交接班阶段事故发生规律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
为了进一步探究瓦斯爆炸压力的传播特性,搭建拱形60°单分岔管道瓦斯爆炸试验平台.在支管道内分别增加阻塞率为20%、40%、60%的拱形环状阻塞板,阻塞率为40%的矩形和圆形通道阻塞板.监测不同位置处测点的压力变化,研究瓦斯爆炸时拱形单分叉管道内测点的压力峰值变化特性,定性分析阻塞板对分叉前管道内不同测点最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距离增加,管道内的测点最大压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没有阻塞板的条件下,传播管道内瓦斯爆炸的最大压力出现在8 250 mm处,且大于增加拱形环状阻塞板条件下8 250 mm处的压力峰值;随拱形环状阻塞板阻塞率增加,8 250 mm处的最大压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阻塞率为20%~40%时,8 250 mm处测得的压力峰值变化较小;对比阻塞率60%时与没有阻塞板条件下最大压力,4号测点压力减小40%以上;在支管增加阻塞板,阻碍了管道泄压,在管道11 250 mm、12 200 mm处的压力峰值均大于没有阻塞板条件下压力峰值;圆形通道阻塞板和矩形阻塞板条件下管道内最大压力出现在6 750 mm处;阻塞率为40%时,矩形阻塞板对瓦斯爆炸管道内最大压力的减小最明显.  相似文献   
94.
安全监察的技术方法 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非正常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比较有影响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因果连锁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程度的可能性分析方法 安全是指人类所面临的系统存在或运行的状态对人类自身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低于人类目前最大的承受能力限度的一种状态过程.  相似文献   
95.
安全生产监察的程序与手段 安全监察分为一般性监察与专门性监察.一般性监察是依照安全生产政策与法规,对企业进行的全面监督和检查.专门性监察是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按照专门规范进行的定时定项的监督和检查.  相似文献   
96.
人员疏散时间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由于大量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火灾防范和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探讨人员疏散规律,笔者应用排队论知识及结合“社会力”模型,并综合考虑到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及个体的作用和差异,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确定人员疏散时间,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口宽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通过对人员疏散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优化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特别是门宽,疏散通道的个数,从而加快紧急情况时的疏散速度,减少人员的伤亡;还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出正确的管理措施,保证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时的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7.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煤矿实际,对影响矿井内因火灾的指标进行灰色聚类分析,以确定其危险程度。这种分析方法提高了聚类的分辨性和准确性,而且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以及效果明显之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聚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8.
一、概述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1982年首次提出并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是将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自动控制科学与数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科学。灰色预测则是通过灰色系统的建模以及对该模型的求解、分析来预测今后某一时期的数值。由于这种预测方法精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测方法。目前灰色理论在农业、经济、气象、水利、生物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煤矿上的应用则是刚刚起步。由于传统的预测方法大多采用回归分析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且要求分布典型、计算量大、预测结果误差大,因而不便于实施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99.
平顶山一矿是一个建矿30多年的矿山,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井下生产线的扩大,开采范围的延伸,影响安全生产的环节以及各种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多。为确保安全生产,平顶山一矿建立了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100.
在对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中发现,除自然灾害外,大部分安全事故最终都可归结为人因失误所致。由人因失误造成的事故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由人的心理原因造成的,如侥幸、疏忽大意、意识状态不佳等,另一种是由人的生理原因造成的。而人的生理特征主要是通过血压变化、体温变化、心率变化、体重变化、热平衡交换等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煤矿作业工人血压变化规律,对降低人因失误率、提高煤矿本质安全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