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生物科学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浙江省1982~1984年注射了美国产浓缩Ⅶ因子制剂的18例血友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TSA)检测了血清中淋巴腺病病毒/人T细胞Ⅲ型病毒(LAV/HTLV-Ⅲ)抗体,发现4例阳性,并经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印迹法证实。2例应用了国产浓缩Ⅷ因子者抗体阴性。一例从美国来华旅游死于艾滋病者,LAV/HTLV-Ⅲ抗体阳性。本研究证明,LAV/HTLVⅢ病毒巳通过美国生产的Ⅷ因子制剂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1 世界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 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截止1999年底,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接近5000万,其中已死亡的艾滋病人已达1630万.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结果.到2000年估计全世界每年将为艾滋病花费5000亿美元.艾滋病人无法治愈,发病后数年内就将死亡,这无疑地增加了人口的死亡率并降低了人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几年内非洲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免疫增加人平均期望寿命的成就,被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大大地抵消了.由此看来,艾滋病比任何其它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民健康带来的危害性都大,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常用未经丙酮固定的、由丁酸和巴豆油激活的B95-8细胞或P3HR-1细胞为靶细胞,检测人血清中EB病毒IgA/MA抗体以早期诊断鼻咽癌,效果良好。但由于B95-8细胞含有多种EB病毒抗原,不能用丙酮固定,需多次离心沉淀,在浮悬状态下检测,技术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促癌剂对食管上皮致癌作用,人胚食管上皮细胞转染HPV协同60钴(60Co)放射观察其恶性转化.用HPV18E6E7AAV转染的人胚食管上皮(SHEE),培养至13代,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用60Co2、4、8Gy照射,每周1次共4周;SHEE未经照射为对照组.细胞形态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DNA合成和定量用3H-TdR掺入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染色体众数用常规方法分析;致瘤性用软琼脂培养和裸小鼠接种;HPVDNA用PCR检测.经60Co照射后细胞呈凋亡和坏死(危象期).8周后SHEE 4Gy组细胞增殖,增殖指数(34%)和3H-TdR摄入增高,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出现致瘤性.对照组SHEE组细胞增殖指数24%,伴有少数3H-TdR掺入,裸鼠未成瘤.染色体众数:对照组,58~62;4Gy组,63~65;两组HPV18E6E7 PCR呈阳性条带.此结果表明,用HPV18E6E7协同60Coγ射线可以使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60Co γ射线有加速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检测狂犬病毒抗体一直用小鼠接种的方法,尚未见快速检测的研究报道,在建立了狂犬病毒组化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方法后,由于防治狂犬病需要更敏感的方法。又建立了酶联吸附试验(ELISA)。 采用新鲜配制的磷酸铝凝胶吸附和释放,结合超速离心来提纯。浓缩组织培养的狂犬病毒,以此作为包被抗原,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SPA为第2抗体,底物为磷苯二胺,作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的  相似文献   
6.
7.
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完整的含有EBV-LMP1基因3个外显子开放读码框架的长2.3kb的cDNA片段。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48小时表达重组蛋白,72小时细胞较完整,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96小时后细胞出现破碎。我们采集72小时的组织培养上清和细胞破碎裂解液,分别采用SDS-PAGE、HPLC分子筛法,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实验证明,表达的蛋白能被抗LMP1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测定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60kD。经蛋白含量扫描图分析,采用Sephadex-75柱初步纯化表达的LMP1蛋白,将后者进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用HBV感染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以后每周注射AFB1,能诱发裸鼠成瘤,实验分为4组:A组为HV+AFB1组,即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同时注射AFB1;B组为HBV^ 组,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不注射AFB1;C组为AFB1^ 组,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注射AFB1;D组为对照组,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也不注射AFB1。结果:A组成瘤率为27.3%(6/22),B组0%,C组13.3%(2/15),D组0%,所有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癌。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PCR和DNA狭缝印迹显示:HBV X和HBV S基因阳性,证明HBV基因已在瘤细胞中。细胞首次用人乙肝病毒协同AFB1在裸鼠体内诱发成功人肝细胞癌,证明了ABV协同AFB1,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发生及防治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毅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6):462-463
l世界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截止1999年底,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接近5000万,其中已死亡的艾滋病人已达1630万。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结果。到2000年估计全世界每年将为艾滋病花费5000亿美元。艾滋病人无法治愈,发病后数年内就将死亡,这无疑地增加了人口的死亡率并降低了人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几年内非洲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免疫增加人…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含EB病毒诱导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罗城县和北京市收集的土壤标本中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梧州市和苍梧县沿公路和江河两旁桐油树下的土壤标本,对EB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的阳性率为40~58%。在其他大戟科植物下的土壤标本中,也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对桐油树下土壤中EB病毒诱导物与鼻咽癌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