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IOPC—VI)于2000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在秦皇岛国际饭店成功召开。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此类会议。这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主办 ,标志着我国古植物学学术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 ,并证明我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占有了重要地位。自30日起 ,操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肤色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多位学者纷纷聚集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代表了英、美、德、法、日、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智利、巴西、南非、挪威、瑞典、俄罗斯、波兰、捷…  相似文献   
5.
距今14~16亿年的华北地区高于庄组黑色层状、结核状和透镜状燧石与叠层石的黑色硅质部分中保存着极丰富的原核和真核生物微化石.宏观藻类在该组的页岩中亦已发现.本组为评估中元古代生命状况、古环境和前显生宙生物地层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迄今为止在高于庄组地层中已有百余个化石种被人们认识.根据古植物和古环境的特征这些生物种类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合,即:1.颤藻和色球藻组合,出现在高于庄组一段,代表浅水藻席建造者和居住者与一些可能的外来浮游生物的种类;2.念珠藻组合,仅发生在该组的二段,还含一些底栖藻席建造者或居住者的种类;3.第四段的色球藻组合,它代表了潮间带至亚潮带的藻席建造者和外来的种类.元古代燧石中的微化石,尤其是蓝藻化石,尽管在元古代它们就已不断趋向于多样化,但由于它们形态上的保守性,对环境的指示比对地质时代的指示更有价值.高于庄组微化石的特点和大多数链状念珠藻垂直层理保存的事实表明:1.高于庄组微化石的个体大小随时间趋向于增大;2.高于庄组的沉积可能是处于一个淡水环境,且沉积率可能等于或少于微生物的生长率;3. 高于庄组织沉积模式可能是从潮间带至亚潮带或深海,然后再至潮间带或潮上带;4.当高于庄组沉积时真核生物亦已出现.  相似文献   
6.
主要报道了采自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马房村鞍山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的叶状红藻-似红叶藻(新属、新种)(Paradelesseria sanguinea Xu,gen.et sp.Nov.).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探讨了该宏观化石藻类的分类归属与亲缘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澄江生物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研究早寒武世生物演化及其古环境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同时,通过对现生红藻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澄江生物群在云南海口地区发生于一个水深在30 m以上的亚潮带和下潮间带的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8.
湘潭晚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锰建造中的化石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湖南湘潭晚前寒武纪南沱组红旗矿区负100—110m 锰矿层中的蓝藻化石,包括3属3种,其中1新种,还有一个未定种。着重探讨了湘潭条带状含锰建造的生物成因,并讨论了其古环境和古气候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了解浑善达克沙地5 000年以来的古植被、古环境以及古气候的演变,在分析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境内高西马格剖面孢粉的同时发现了大量的具淡水指示意义的盘星藻,它们是短棘盘星藻(Pediastrum boryanum)和钝角盘星藻(P.muticum).本文对该剖面的盘星藻化石组合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该组合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约5 000~3 500 a BP),化石盘星藻零星出现,显示了高西马格湖当时可能为贫含有机质的淡水湖;阶段Ⅱ(3 500~1 500 a BP),化石盘星藻爆发性地发生,可能表明了该时期潮湿的条件和草原发展的阶段;和阶段Ⅲ(1 500~200 a BP),化石盘星藻消失,显示湖水可能碱性化和湖面退缩.代表了一个日趋干旱的环境.这一结果表明,一种指相化石盘星藻在第二阶段化石组合中大量出现,有时甚至达到60%以上,高西马格湖在3 500~1 500a BP期间水体为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且水域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浑善达克沙地5 000年以来的植被演化过程, 我们对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高西马格湖人工挖掘2.0 m深的剖面进行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并参考孢粉组合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 该期的植被和气候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 I(约5 010~4 040 aBP),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