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志丁  张喆  赵路平 《地理学报》2023,78(1):198-213
地缘环境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汇聚了国内地缘政治研究力量,推动了国内地缘政治学科的复兴。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缘政治、地缘环境相关研究最新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地缘环境研究理念是以多元地缘体间互动实践为中心,将地缘环境理解为多元地缘体互动实践的“信息”或称决策信息集,也是多元地缘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地缘体行动决策既有在完备信息下的决策,也有在不完备信息下的决策,甚至还有在不能甄别信息真假情况下的决策。在此新理念下,地缘环境研究大致包括地缘环境要素解析(本底、关联、结构3类要素)、地缘环境时空过程与机制表达和地缘环境支撑体系设计三大研究议程。为了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尺度和多元行为体,论文以缅北冲突为例展现了地缘环境研究的三大路径,即跨领域互动、跨尺度耦合和多元地缘体博弈。在当今百年变局的复杂形势下,明晰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对准确、科学分析当前复杂局势和提出中国应对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经典地缘政治理论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不受地缘法则的支配。地理学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国家利益之所在,抓住机遇为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但是,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不能准确理解和有效实践地缘政治理论。本文简要介绍了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总结了批判地缘政治学的3个特点,据此对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进行了解读。为了简化解读过程,首先提出了一个解读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分析框架;其次根据这个分析框架重点解读了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最后对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总结。通过批判性解读,得出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既有科学性一面,也有假说性和理念性的一面。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构建是基于国际地缘格局、国家利益空间分布、国家间空间冲突而构建的,并展现了理论建构者的身份,体现了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地理知识—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3.
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地缘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海的西沙、南沙等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如今海洋国土存在重大争议,南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紧张的水域之一,南海周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缘环境也越来越为复杂。本文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基于南海地理区位中的要素联系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环境进行探讨。结果得出:南海问题是涉及多元利益和跨国机构关联的复杂问题,南海周边是一个包含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和具有复杂组织机构关联的"大"周边,南海周边地缘环境是超出地理毗邻的"大"地缘环境,中国南海的维权维稳势必要在域内双边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地缘环境、国际多元多边地缘环境等构成的大周边地缘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产生的地缘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地处地缘战略交汇区的乌克兰,其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显著,这为地缘行为体在乌克兰进行权力施动提供了空间中介。2)乌克兰地理环境中各介质要素的地缘功能及其对地缘行为体权力传导的效率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具有地缘安全功能,自然资源的地缘经济功能强大,政党和民族的地缘政治功能较强,语言和宗教的地缘文化功能较为凸显。自然资源、政党、民族、宗教的介质属性较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介质属性在逐渐减弱。3)不同地缘行为体(利益集团)争相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的空间施动,使其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此消彼长,致使乌克兰地缘环境激烈震荡。从地缘介质的视角探索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效应,对提升中国在周边的地缘影响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地缘战略:国家周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兴起,围绕古典地缘战略理论的争论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激起有关“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当前全球地缘战略的讨论。2019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大脱钩使得中国适时调整和制定符合当前整体地缘环境态势的地缘战略迫在眉睫,这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能否实现。本文借鉴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概念重新解读了古典的地缘战略理论。在归纳总结古典地缘战略理论所具有的固有特征后,反驳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地缘战略的观点。借用古典地缘战略隐含的构建方式,在分析全球地缘环境、中美地缘关系和中国地缘环境后,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前中国的地缘战略——国家周边论。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而言,继续围绕中国周边地区的对抗甚至全球尺度的冲突对于双方甚至全球都是不利的。中美必须走出过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强国必霸的主体间性的共识,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中美互动实践的良性循环,以此结束当今世界的种种冲突,走向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胡志丁  黄艺丹  张喆 《热带地理》2023,(6):1146-1159
在借鉴哈特向对国家内部向心力-离心力思想的基础上,以地缘环境评估框架为指导,从影响世界上不同地缘政治区聚合-分离情况的要素进行考量,搭建了具有全球普遍适用性的国家及地缘政治区2个尺度的聚合-分离指数评价体系,以期从国家和地缘政治区2个尺度定量衡量向心凝聚或离心分裂的倾向,并以东南亚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东南亚地区整体的向心凝聚力较高,但随年际变化呈现跌宕下行的态势;2)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缅甸聚合-分离指数较高,为强聚合型国家;越南、文莱、菲律宾3国的聚合倾向较低,为弱聚合型国家;而东帝汶长期处于与东南亚地区游离的状态,属于弱分离型国家。总体上,东南亚呈现大多数国家聚合且数值较为接近、少部分国家出现断层型分离趋势的特征,属聚合-分离兼备型地区。  相似文献   
7.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学的新进发展变得异常活跃,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学科分支领域。但是由于其发展路径的问题,使其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大大影响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本文结合地缘政治学的百年发展,特别是不同古典和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构建,归纳出地缘政治学诞生的三大时代背景,即地理探险和海外殖民掠夺的终结、资本主义危机与空间修复竞争和相互依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时,结合地缘政治学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地缘政治学科创建的三大学理基础,即地理空间分异与地理的社会建构、权力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和地理复杂性与地理想象。因此,地缘政治中的地理是一个包含多层含义和不同理解的概念,不仅仅只是希腊语中的“地球”。地理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展有力地推动了地缘政治学学科的发展,但是也为地缘政治的预测功能和政策导向带来了困境。在地理复杂性和地理与政治相互建构之下,未来地缘政治首要任务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下通过跨尺度耦合、跨领域互动和多元地缘体博弈理解地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定义重新做了界定,对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特征等作了阐述,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以期促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并结合GIS及统计分析法,从宏观和微观上对2015-02-09果敢冲突涌进中国的果敢难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突下果敢难民主要受地理距离、政策、社会关系、经济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难民集中分布在果敢与中国边境交界的中国一侧。从宏观地域格局上看,难民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沿边境线呈条带状的空间分布,且呈现出向中国境内纵深递减的趋势;从微观上看,主要呈现出集聚型、分散型、集聚-分散型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