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毅 《长寿》2007,(12):37-37
[原诗] 少饮酒,多吃粥;多茹①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②;少取名③,多忍辱;多行善,少于禄④;便宜勿再往.好事⑤不如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达比加群酯在某三甲医院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中的用药依从性,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为制订提高达比加群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检索2016年2月-2018年1月使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随访患者3,6,9,12,18个月达比加群酯的覆盖天数比例(proportion of days covered,PDC),并计算PDC≥0.8的比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6,9,12,18个月的PDC值≥0.8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00%,59.50%,51.52%,49.57%,60.42%。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χ2=8.316,P=0.004),既往抗凝药物使用史(χ2=8.764,P=0.003)、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χ2=6.304,P=0.012)与随访12个月的PDC≥0.8的患者比例显著相关。结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1年后趋于稳定。有糖尿病病史、既往抗凝药使用史、脑卒中/TIA病史患者的长期依从性高于无既往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临床超高危人群血浆多巴胺 β 羟化酶(DβH)活性的变 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成组设计研究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 61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5 例临床超高危人群以及性别匹配 的 86 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血浆 DβH 的影响,本研究同时纳 入 39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采用高效液相相色谱 - 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分析各组血浆 DβH 活性以及与精 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以及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差异,分 析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血浆 DβH 活性的影响。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临床超高危组以及健康对照 组的血浆 DβH 活性分别为(12.35±8.55)、(19.59±13.95)、(17.51±11.04)nmol/(m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6.591,P=0.002);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临床超高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临床超高危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与病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间均无相关性(P> 0.05)。首发未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首发已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P=0.048)。 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为(18.52±7.00)nmol/(ml·min),高于首发未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F=7.053,P=0.010)。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降低,而短期或长期服用 抗精神病药能够增加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辅助 T 淋巴细胞(Th)1 与 Th2 亚型的变化及其与抗抑郁药治疗效果 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 37 例抑 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 39 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17 项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并计算治疗前后 HAMD-17 的减分率,减分率≥ 50% 为 治疗应答,< 50% 为治疗无应答。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 Th1 和 Th2 细胞比例,比较治 疗前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 Th 细胞比例差异。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 8~12 周的抗抑郁治疗,比较治 疗前后治疗应答组和治疗无应答组患者的 Th 细胞比例差异。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患者 Th 细胞亚群 比例与 HAMD-17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治疗前 Th1 细胞比例为(43.61±24.27)%,高于健康对 照组的(26.13±1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 0.01)。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组患者 HAMD- 17 总分为(10.73±7.02)分,低于治疗前的(20.68±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6,P< 0.01)。共 31 例患者于治疗后完成 Th 细胞的检测,将患者分为治疗无应答组(13 例)和治疗应答组(18 例),重复测 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 Th1 细胞比例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06,P=0.011); 治疗无应答组治疗前的 Th1 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应答组[(7.19±1.62)% 比(5.31±2.38)%],且治疗后低 于治疗前[(4.29±2.10)% 比(7.19±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抑 郁症患者治疗前后 HAMD-17 减分率与治疗前 Th1 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29,P=0.008),与治疗前后 Th2/Th1 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357,P=0.048),与治疗前后 Th1 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91,P< 0.001)。 结论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 Th1 细胞比例检测有助于抗抑郁药治疗效果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6.
[原诗]常默①元气②不伤,少思③慧烛④有光。不怒百种⑤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⑥,不执⑦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⑧何惧君王。  相似文献   
7.
贺毅 《长寿》2006,(5):43-43
越到老年,白氏知足而乐的心情越发突出。一般官吏往往难过“致仕(退休)”关,很不适应无权、年老、少俸禄甚至无俸禄的生活。而白氏58岁时就主动“致仕”,此后在简朴的生活中快乐地度过17年,于75岁时去世,享有当时平均寿命的两倍,其长寿的关键就是“心乐”。他很满足致仕后的清闲生活,他在《春日闲居三首》诗中说:“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问我逸如何?闲居多兴味。问我乐如何?闲官少忧累。  相似文献   
8.
贺毅 《长寿》2006,(10):39-39
五、劳动锻炼,强身健体陆游的养生诗,还有一些内容反映的是注重劳动锻炼、强身健体的。如《灌园》诗云:“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写自己在80岁的时候还学着去浇灌田园,没事时与孙辈在梨枣树下嬉戏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劳动、热爱田园生活的志趣。  相似文献   
9.
贺毅 《长寿》2006,(11):37-37
六、坚持运动。从不懈怠陆游壮年投身抗金的军旅生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骑马围猎一直是他坚持的锻炼项目。“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他耻笑城里那些寻花问柳的的纨绔子弟:“寄语长安众年少,妓围不似围猎豪。”由于顽强刻苦锻炼,他越老越坚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相似文献   
10.
[原诗]经,都强调人首先应该快乐。第三、四句笑一笑,少一少;讲相斗使人瘦,相让使人胖,也是人所恼一恼,老一老;共知的常识。斗则眼红心窄,让则气舒心斗一斗,瘦一瘦;宽,自然胖瘦有别。虽然古人的“胖瘦”观让一让,胖一胖。与我们现代人的“胖瘦”观有所不同,但[赏析]其宗旨是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