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收集藿香正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及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基于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以瑞德西韦为对照,探索藿香正气汤潜在治疗COVID-19的成分,并选出对接较好成分进行药理学机制预测,初探其药理学机制。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5种与新冠病毒3CLpro结合能力强于瑞德西韦的小分子成分。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抗病毒途径可能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结论 成分C1-C5与3CLpro结合良好,推测其可能是潜在的3CLpro的抑制剂,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寻有关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人员均独立纳排文献、提录资料、风险评估,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研究采用Stata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6561篇文献,最终纳入37项研究,涉及10种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方法。总样本量2890例,其中试验组1432例,对照组1458例。网状Meta分析所得结果表明:①在总有效率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温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②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针刀联合组。结论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总体优于单独使用,且内热针联合组具有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刺络拔罐组运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针刺穴取患者双侧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环跳、委中、昆仑、承山;常规针刺组单纯运用针刺治疗,取穴同刺络拔罐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组风市穴刺络拔罐每周1次,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90%(27/3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36,P<0.001);对照1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10)。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47,P<0.001)。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CSR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NDI,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戴娜  王从安  师彬 《环球中医药》2023,(10):2147-2152
丹参是典型的活血祛瘀中药,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酚酸、隐丹参酮等,可通过多途径多机制发挥抗骨关节炎作用。丹参酸A、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白介素1β的活性、下调低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β抑制蛋白2的表达、阻止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丹参酮I、丹参酸A、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软骨降解,调节软骨细胞去分化,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性,对软骨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丹参酸A、丹参酮I、丹参酸B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分泌,抑制白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凋亡,阻断Janus激酶2(JAK2)/转录信号传感器和激活剂3(STAT3)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丹参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通过调节KCNQ1重叠转录物1、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155、miR-106a-5p、miR-574-5p的分泌,以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单穴fMRI研究、腧穴配伍效应机制研究、真假穴及真假刺fMRI研究、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研究、针刺后效应fMRI研究、针刺治病机制fMRI研究、针刺fMRI影响因素、灸法效应fMRI研究与动物实验fMRI研究9个方面对近20年关于腧穴特异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临床及实验报道进行归纳总结,以为研究针刺中枢机制提供可视化的影像学依据,同时为临床取穴提供指导。通过归纳总结认识到fMRI技术存在自身优势的同时,尚有诸多不足,今后临床试验设计应增强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采取密集型导热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对照组组给予针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DI指数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的VAS、ODI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温度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月试验组较对照组VAS、ODI 评分及温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集型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明显的远期疗效,红外热成像检查可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肢体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训练法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治疗1、2、3个月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2、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能够通过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方法结合康复训练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更加适应回归家庭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散结消腺方内外合用治疗气滞痰阻型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予观察组散结消腺方口服并穴位贴敷治疗,予对照组孟鲁斯特纳咀嚼片口服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量表)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腺样体厚度与鼻咽气腔前后径比值(A/N),以及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主症之鼻塞、张口呼吸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主症睡眠憋气、张口呼吸及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总分、次症总分,以及对照组次症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次症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OSA-18量表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OSA-18量表中情绪状态评分、日常及其他影响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师彬教授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散刺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经验。首先分析了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为筋伤和骨错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次介绍了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并附予医案以验证。总之此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