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30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它与普通基础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避免教学滑坡,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第四军医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探索中,提出了精品教学的改革思路,可望为高等医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三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向丘脑或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和下行性5-HT样和初级传入的SP样终末之间的联系。将四甲基罗达明注入大鼠丘脑或臂旁核,在VC的Ⅰ,Ⅱ层内可见TMR-DA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VCⅠ层。在VC浅层内还可观察到大量的5-HT样和SP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纤维和终末,5-HT样阳性纤维有较多的膨体。  相似文献   
3.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莲 《解剖学报》2002,33(5):524-529
目的 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两种神经递质在纤维终末内的共存或一种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酶标法和免疫金 银标记法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在免疫反应双重标记的纹状体切片上 ,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SP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阳性终末和SP受体 (SPR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同时可见部分SP样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SP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对称性轴 体或轴 树突触联系。而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切片上 ,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即DNPI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和VGluT1样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阳性轴突终末 ,同时还观察到DNPI样和VGluT1样双标的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结论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敏感性较高 ,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 ,特别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 ,用于研究两种神经递质在同一个细胞或终末内的共存或分析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联系中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亚型在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5-HT1AR亚型免疫阳性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5-HT1AR免疫阳性产物在VNC各个核团全长均有分布,主要定位于VNC神经元的胞体和近侧端树突,呈弥散分布,但在胞浆中也观察到许多染色深浅不同、分布不均匀的点状阳性结构。其中5-HT1AR样阳性神经元在前庭内侧核的全长呈密集分布,在前庭下核的尾段呈中等密度分布,在前庭上核、前庭外侧核和X核的全长、前庭下核的吻段和中段以及Y核的中、尾段均呈低密度分布,Y核的吻侧呈稀疏分布。本文结果提示,5-HT1AR阳性结构广泛地分布于大鼠VNC内,它们可能在介导5-HT对神经元活动的调节,参与前庭信息的整合与加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Glutamateisthemajorexcitatoryneurotransmit-terinthemammaliancentralnervoussystem.General-ly,extracellularconcentrationofglutamateshouldbemaintainedatalowlevelbecausesustainedexposureofneuronstohighlevelsofglutamatewouldresultinseveredamagetoneuronsandevenneuronaldeath[1,2].Inpreventingneuronsfromglutamateexcitotoxicity,glutamateuptakebyhigh-affinityglutamatetrans-porterslocatedintheneuronsandglialcellsplaysacriticalrole.Todate,5typesofglutamatetransporters,namelyGLAST(EAAT1),GLT-1(EAAT2)…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5R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即由学生分别轮流担任局部解剖操作的leader,operator,co-operator,reader和thinker等五种角色,并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建设高效科学的解剖实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认识并改变不良习惯。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是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依从性差。该文综述了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与具体运用,以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做好冠心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方法将83例AMI患者分为伴应激性高血糖33例(A)组,血糖正常50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等。结果 A组和B组比较,A组年龄大,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A组无复流现象高于B组。A组中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高于B组,病变程度重。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冠脉病变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高血糖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广泛的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例如,JAK3存在于骨髓和淋巴系统,JAK2、STAT3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而STAT5则存在于海马神经细胞等。JAK-STAT信号通路不仅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还在发育分化、增殖的调控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该信号传导途径的传递过程不仅复杂,而且其调控机制也精细多样,与其它的信号传导途径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例如Ras途径。因此,目前认为此信号通路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肺上皮间质转化的体外模型,筛选出对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的丹参活性成分。方法:设立丹酚酸A(10,20,40,80,160μmol·L~(-1))组,丹酚酸B(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素(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酮Ⅱ_A(10,20,40,80,160μmol·L~(-1))组及空白组作用于A549细胞,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法(MTS)检测这些有效成分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筛选出丹参有效成分的安全浓度。在安全浓度范围下,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丹酚酸B组,丹参素组及丹参酮Ⅱ_A组,用MTS法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纤连蛋白(FN),I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筛选出抑制作用较好的丹参有效成分,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E-钙粘(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丹酚酸A 40μmol·L~(-1),丹酚酸B 160μmol·L~(-1),丹参素160μmol·L~(-1)对A549细胞具有毒性作用(P0.05)。在无毒浓度范围下,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10,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在培养24 h后对TGF-β_1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培养72 h后,丹酚酸A 5,10,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COL-Ⅰ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对FN,COL-Ⅰ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时,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丹酚酸A,丹酚酸B对TGF-β_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