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部分适合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用PCR-SSP方法将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病人乙肝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出B及C基因型两组,未发现其它基因型,对两组病人的干扰素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26例,B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26.32%,C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较B基因型对干扰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HAART后HIV/AIDS患者并发神经系统的病变分布情况,疾病分类,为临床及早识别和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搜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2010—2013年收治的经HAART后HIV/AIDS并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6例患者中,机会性感染116例,脑血管性疾病35例,周围神经病变32例。机会性感染中隐球菌脑膜(脑)炎和结核性脑膜(脑)炎占33%。脑血管疾病以脑萎缩和脑梗死为主。周围神经病变以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炎为主。(2)机会性感染在HAART治疗初期和3a以上时段发病率较高,脑血管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都在HAART治疗3a以上时段发病率较高。结论 HAART后HIV/AIDS患者并发神经系统的病变更为复杂,各并发症发病率在HAART治疗各时段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脑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地塞米松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分别记录2组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周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1201与干扰素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测部分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HLA—DRB1*1201基因位点,分出阳性组及阴性组2组,对2组病人的干扰素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49例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中,共检出HLA—DRB1*1201基因位点阳性患者17例,阴性患者32例,阳性率34.7%;阳性组干扰素有效率58.8%,阴性组干扰素有效率28.1%,2组比较P〈0.05。结论河南地区HLA—DRB1*1201基因位点与慢乙肝干扰素近期疗效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科 2 0 0 2 - 1 1~ 2 0 0 3- 0 6慢性乙型肝炎 1 2 8例 ,诊断符合 1 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 ]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4例 ,男 4 4例 ,女 2 0例 ,年龄 1 6~5 6岁 ;对照组 6 4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2 4例 ,年龄 1 4~ 6 1岁。治疗组有慢性乙肝轻度 1 2例 ,中度 32例 ,重度 2 0例 ;对照组有慢性乙肝轻度 1 4例 ,中度 34例 ,重度 1 6例。 2组均排除心、肾、脑等系统疾病。1 .2 方法 对照组均应用维生素 K1 ,门冬氨酸钾镁 ,强力定针 ,苦黄注射液 ,苦参碱针 ,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根据其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分为8种基因型[1].感染不同基因型的HBV患者的临床经过与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差异.作者应用巢式PCR技术对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比较干扰素α对不同基因型HBV感染者抗病毒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因子TNF在病程中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选取30例肝功能为Chiid-pugh B级患者在治疗前及好转后双份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水平变化.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以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法36例观察对象采用小剂量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始剂量为1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利巴韦林用量为600—1000mg/d,1周后将干扰素的剂量提高到200万u,隔日1次注射至12周,对耐受较好的26例患者将干扰素增加至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至24周;其中10例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至48周,分别随访24周。对36例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结果36例患者中26例坚持抗病毒治疗,16倒抗病毒治疗24周,10例抗病毒治疗48用。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经过治疗,26例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病毒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至48周患者随访24周时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29例为基因1型,28例1b型,1例为1a型;其余7例为基因2型,2a型。结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的个体化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河南地区HCVRNA基因分型以1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OX-2及MMP-9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环氧化酶-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HBX、COX-2与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C组织中的HBX、COX-2及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77.5%与61.2%,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71.4%与79.6%,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均为0.0%,P<0.05);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OX-2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HBX蛋白的表达均分别呈线性相关;HCC组织中有转移与无转移组间HBX、COX-2与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HBX、COX-2与MMP-9蛋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