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药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并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Hp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的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例复发,复发率4.76%;对照组11例复发,复发率17.4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中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愈合效果好,复发率低,建议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降气平哮方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哮喘发作期患儿120例,给予降气平哮方并根据病情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2周。采用证候量表评价哮鸣、气喘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如实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87.5%,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7.5%。降气平哮方治疗1周后,哮鸣、喘息、咳嗽、痰液、胸闷等主症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效果更佳;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次症中鼻塞流涕、咽喉充血、夜寐等评分差异显著,治疗2周后,大便、舌苔评分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降气平哮方能改善哮喘发作期哮鸣、喘息、咳嗽、咳痰、胸闷等主要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mnic atm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列为胃癌的高危因素,属中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范畴。目前,西医学对CAG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亦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病情容易反复;中医在治疗CAG上有独特的优势。回顾近五年中医治疗CAG的相关文献,分析了CAG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简述了各位学者辨证论治的治疗观点及其取得的相关疗效,总结了各临床专家治疗CAG的中医药经验方疗效。中医的治疗不只是口服中药,针灸、埋线、艾灸、耳穴等在CAG的治疗中同样重要。针灸、埋线、艾灸、耳穴等中医适宜技术单用或联合中药应用,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病情的同时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无论是中药还是中医适宜技术均可提高患者免疫力、阻止外邪入侵,改善患者症状、阻断或逆转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阻止病情进展。中医对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中医对CAG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的相关性研究;在CAG的治疗中应注重情志因素对病情的发展及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病之初或既病之后,为了稳定、控制病情使其不蔓延至他经、他脏或使疾病趋于痊愈而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可以称作"治未病"。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平常起居、未病之时,既已生病、识病立法之时,面对病症、处方遣药之时和病已初愈、防护巩固之时。  相似文献   
5.
泄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命名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变化。先秦两汉时期,多以"形容词+泄"或与泄泻发生相关的脏腑命名;隋唐时期,多以所泻下物的不同来命名;宋金元时期,多以"三因"命名并确立了"泄泻"这一专有病名;明清时期,统一泄泻的病名及完善与痢疾的鉴别;现代中医内科学则以有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分辨各种肠道疾病为泄泻还是痢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