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胰腺癌(PC)以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急性胃炎、慢性活动性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HP感染的根除性治疗 ,可以预防 ,甚至治愈上述某些疾病 ,所以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最关注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1 诊断正确是HP根除治疗的重要前提HP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下列 2项中任一项阳性者 ,诊断为HP阳性 :(1)HP形态学 (涂片或组织学染色 ) ;(2 )尿素酶依赖性试验 (RUT、13 C或14 C UBT)。2 治疗的目的根除HP标准 :抗HP治疗停药至少 4…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中nm2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基因及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用Northern blot分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16例正常胰腺及29例胰腺癌中的nm2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nm2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nm23表达高于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结论:nm23与胰腺癌的转移和恶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β-catenin异常表达、c-myc和Cyclin D1的高表达与胰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40例胰腺癌及13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β-catenm、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5例正常胰腺组织及13例胰腺癌旁组织中β-catenin为正常表达,c-myc和Cyclin D1阴性表达,40例胰腺癌组织中25例有β-catenin的异常表达(25/40,62.5%),20例(20/40,50%)有c-myc的高表达,23例(23/40,57.5%)有Cyclin D1的高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及病理分级相关(P<0.05),c-myc和Cyclin D1的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myc的阳性表达不相关,而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相关。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Cyclin D1引起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对Beclinl基因沉默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Beclinl的siRNA,插入表达质粒,转染MiaPaCa-2细胞.采用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Beclin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吉西他滨处理Beclinl基因沉默的MiaPaCa-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成功获得Beclin1基因沉默的MiaPaCa-2细胞,转染后细胞的Beclin1 mRNA表达量从对照组的1.0下降到0.295;S、G2期细胞数减少,而G1期细胞增多;细胞凋亡未受影响.应用吉西他滨处理后,Beclin1基因沉默的MiaPaCa-2细胞的S期细胞数进一步减少,而G1、G2期细胞增多,细胞凋亡被抑制.结论 Beclinl表达沉默使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并影响吉西他滨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个月于2006—06—14入院。发病无明确诱因,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间歇性钝痛不适,无规律,不放散,发作及疼痛程度与饮食、体位等无关,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伴随症状,但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入院前10天开始腹痛加重,同时出现稀水样腹泻,每天2—3次,无脓血及黏液,无里急后重及肛门部下坠感,无发热。病后曾到当地医院诊治,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腹部超声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而来我院。病后体重下降近5k。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上腹部隐痛、间断黑便20天于2005-06-10入院。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歇性隐痛不适,无规律,不放散,无反酸、嗳气、烧心等,间断解成形黑便,平均4~6天1次,每次量约100~150g,伴轻度头晕、心悸,进食量略有减少,但体重未见明显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8.
715例鼻胃镜检查的应用及临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经鼻超细胃镜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近两年应用FUJINON公司生产的EG-470N5型上消化道超细电子胃镜(鼻胃镜)对715例患者进行了经鼻腔(口腔)检查,检查前、中、后随机对80例进行心率、血压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结果表明,经鼻插镜702例,经口13例,有明确病变者442例(62.2%),常见者为糜烂性胃炎(11.5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99%)、胆汁反流性胃炎(7.75%)、胃溃疡(6.34%)、反流性食管炎(5.63%)及胃癌(3.66%),活检122例,诊断符合率为98.3%;镜下止血治疗11例,溶石治疗1例,辅助螺旋型鼻肠管放置及胶囊内镜检查5例。677例(94.6%)无恶心、呕吐、咽部及上腹部不适等主诉,38例(5.3%)诉轻度不适,6例出现鼻衄。鼻胃镜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及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经鼻超细胃镜检查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本研究拟采用RT PCR(巢式 )方法 ,对胃癌及癌旁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 ,探讨FHIT基因在我国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了解其与胃癌发生的关联 ,为基因诊治提供新的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标本 :癌组织及癌旁 5cm以上的正常组织 ,均取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术后迅速置液氮内 ,- 70°C冰箱内储存。胃癌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良性病变黏膜组织 5例 ,男 1例 ,女 4例。所有组织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2 .总RNA提取 :用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以中药、汤、剂、饮、散、方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检索词,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的主题词字段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对所有研究进行合并统计量分析合成,评价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试验组共291例患者,对照组共279例患者,均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2)对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合并=4.16,95%CI=52~6.87,P0.00001,说明中药内服配合以抗生素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方案。结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数、样本含量较少,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标准均不统一,方法学描述不足等因素存在,可能使本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影响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