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序贯培养技术对小白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2 -细胞期的小鼠胚胎随机分为序贯培养组与传统培养组进行培养 ,观察分析两组的 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序贯培养组 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 70 .5 %、6 8.2 %、6 5 .9% ,传统培养组分别为 4 5 .7%、4 5 .7%、34.3%。两组比较 ,序贯培养组高于传统培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采用适当的培养液进行序贯培养 ,更适合小白鼠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2.
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发展教育和科学 ,培养适应 2 1世纪需要的开拓创新型医学专门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已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而“学导式”教学法则是一种培养“智力型”、“创新型”人才的较好的教学方法。1 “学导式”教学法的目的和应用条件  “学导式”教学的目的是 :以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目前部分院校某些基础理论课初步试行了这种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理论课教学中因多采用大班授课 ,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孩子被烧伤、烫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当孩子被烫伤后,我们要先用凉水冲洗,再小心地脱或剪掉衣物.然而,有很多父母,特别是老人,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要么是所谓偏方,要么是道听途说.这不仅可能加重病情,还会给烫伤的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4.
黄芪和硫酸锌对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硫酸锌对肠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肺脂质过氧化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及松央再灌注,复制损伤模犁。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观察黄芪、硫酸锌对人、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含量的影响。结果:肠I/R过程中伴有急性肺损伤,静脉给予黄芪及硫酸锌可使再灌注后XO及MDA含量降低,且可防止SOD和PS减少。结论:黄芪、硫酸锌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能减轻或住一定程度上防止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Gi Gs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制作大鼠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刺大鼠"内关"穴为施加因素,激动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含量和心电图为实验指标,说明"内关"穴调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方法:电针刺激乌头碱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双侧"内关"穴,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及大鼠心肌细胞Gs、Gi的含量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相关检测指标有明显变化。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肌中Gi、Gs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关系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技术对72例URSA患者和30例正常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诱生培养68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的Th1(IFN-γ)和Th2(IL-4)细胞因子水平;URSA患者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和常规HCG保胎组,前瞻性研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IFN-γ、IL-4细胞因子变化及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URSA患者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h2比值偏向Th1。经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患者IFN-γ水平降低(P<0.05),IL-4水平升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偏向Th2(P<0.05)。主动免疫妊娠成功率达到85.71%。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失调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纠正Th1/Th2平衡失调,对URSA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5):1027-1029+1082
目的:探讨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患者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细胞角蛋白 14(Cytokeratin 14,CK14)、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Apollon,IAP Apollon)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 年 1月至 2020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7 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患者E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CK14、Apollon在E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学参数EC组织中E-cad、CK14、Apollon的表达情况.分析EC组织中E-cad、CK14、Apollon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性.探讨E-cad、CK14、Apollon表达与EC患者预后关系.结果:EC组织中CK14、Apollo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Ⅱ期显著低于Ⅲ-Ⅳ期,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EC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EC 组织中 E-cad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CK14、Apollon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E-cad 阳性 EC 患者 3 年生存率高于 E-cad 阴性患者,CK14 阳性、Apollon阳性EC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低于CK14阴性、Apollon阴性患者(P<0.05).结论:EC患者癌组织中CK14、Apollon呈现高表达,E-cad呈现低表达,与EC发生、发展、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9个新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 short tandem repeats,Y-STR)基因座的序列结构,及其在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评价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反应,对潮汕地区汉族159名无关男性个体的血样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9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频率.结果 9个Y-STR基因座(DYS522、DYS549、DYS556、DYS565、DYS568、DYS570、DYS594、DYS593、DYS588)均为单拷贝,并分别检测出7、5、5、4、6、9、4、4、8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GD)在0.1434~0.7994间;共检出136种单体型;累计单体型GD值为0.997.另对30个2代父子家系调查显示:同一家系成员9个Y-STR基因座单体型一致,未观察到基因突变.结论 9个Y-STR基因座具有较高的鉴别效能,适合作为法医学应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探讨HPV L1蛋白与P16、Ki-67在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230例〔其中尖锐湿疣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60例,CINⅡ~Ⅲ级95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中HPV 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 L1的阳性率为43.91%。其中在尖锐湿疣中HPV L1的阳性率为62.00%,在CINⅠ中HPV L1的阳性率为70.00%,在CINⅡ~Ⅲ中HPV L1的阳性率为29.47%,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无表达;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P16的阳性率为76.52%,在尖锐湿疣中P16的阳性率为30.00%,在CINⅠ中P16的阳性率为70.00%,在CINⅡ~Ⅲ中P16的阳性率为98.95%,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P16的阳性率为100.00%;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Ki-67的阳性率为76.08%,在尖锐湿疣中Ki-67的阳性率为28.00%,在CINⅠ中Ki-67的阳性率为68.33%,在CINⅡ~Ⅲ中Ki-67的阳性率为100.00%,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Ki-67的阳性率为100.00%。HPV L1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呈下降趋势,P16、Ki-67的阳性率则呈现升高趋势。结论:HPV L1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上调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HPV L1、P16、Ki-67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数百个小鼠胚胎干细胞系,昆明小鼠是中国应用最多的实验小鼠,其建系成功报道极少.目的:建立一简单有效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以提高昆明鼠胚胎干细胞建系成功率.方法:用添加血清替代物或胎牛血清培养液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昆明小鼠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交配后 3.5 d 冲洗子宫取胚胎,将胚胎接种在饲养层中培养,观察胚胎贴壁、内细胞团集落形成率.4~6 d 后在 0.05%trypsin-0.02%EDTA 消化液中用切割法处理增殖的内细胞团块,再接种到新的饲养层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成的胚胎干细胞样集落形态.结果与结论:妊娠 3.5 d 孕鼠适合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在 0.05%trypsin-0.02%EDTA 消化液中采用切割法进行内细胞团集落的分离,集落增殖快、分化低;在含胎牛血清培养液中进行干细胞培养较血清替代物培养液中传代次数多,此培养液更适宜进行分离培养昆明鼠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