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1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究有序机抛下密度对Y两优911作再生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抛栽密度水平(D1,18.2万穴/hm2;D2,22.2万穴/hm2;D3,25.0万穴/hm2;D4,30.8万穴/hm2;D5,33.3万穴/hm2)。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减。D2、D3和D4处理的头季和周年产量分别比D1处理显著增产12.52%~15.84%、11.78%~14.70%,比D5处理增产5.38%~8.49%、3.03%~5.72%;D2、D3、D4和D5处理的再生季产量比D1处理显著增产9.94%~14.42%。与D1处理相比,D2、D3、D4处理的头季茎蘖数、再生季发苗数和各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与D5处理相比,D2、D3和D4处理的头季分蘖率和分蘖成穗率较高,头季抽穗后叶绿素含量衰减率显著较低,头季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强。综上,有序机抛下再生稻Y两优911适宜的抛栽密度范围为22.2万~30.8万穴/hm2。  相似文献   
3.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在晚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探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苗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用种庆剂宏力2号包衣杂交(常规)晚稻种子,进行了湿润育秧及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秧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和提高成秧率、有效穗数及产量等作用,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包衣处理的成秧率较对照分别提高8.6%和13.9%,增产5.3%和8.3%;对苗期恶苗病、稻蓟马和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4.7%-98.5%,83.0%-94.9%和74.l2%-90.3%。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内关于水稻和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基本生物学规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并论述和讨论了“三定”栽培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指出超级稻品种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超级稻产量表现不同。生产上应按照超级稻的种植区域,以确定适合的栽培目标产量,采用与目标产量相一致的定量化栽培技术和群体发育调控技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超级稻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为调整粮食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靖州县在湖南省农委的支持下,2015年引进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538在靖州县生产大田进行了试种,2016年又进行了千亩大田生产示范,亩产850 kg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1试种示范试种示范在靖州县甘棠镇乐群村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社长姚争云的承包稻田进行,2015年试种籼粳杂交稻组合为甬优538和甬优1540;2016年千亩示范供试品种为甬优1540,均由浙江宁波市农科院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光能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杂交水稻光能利用研究的现状,并从基因型和生态型两方面,总结了二者对光能利用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光能利用对杂交水稻影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施N对超级杂交稻中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采用不同的氮管理模式,在孕穗期、齐穗期及齐穗后15d,对超级稻两优293进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管理模式(FFP:农民习惯施肥模式,SSNM:实地氮管理模式,RTNM:实时氮管理模式)中,以采用SSNM模式和RTNM模式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强,它们与同等氮施用量的FFP模式相比,其根系活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样,相同氮施用量处理,采用不同氮管理模式,其产量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虎  唐启源 《作物研究》2006,20(5):401-404,408
综述了我国氮肥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设置了5种栽培模式(T1氮空白、T2当地常规、T3高产高效、T4超高产、T5高效超高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齐穗后的光合性能(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齐穗后的20 d内,T2的叶绿素含量较T3、T4和T5含量高,而后其叶绿素含量较T3、T4和T5低;叶绿素荧光指标Y(NPQ)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26.1%,60%,18%,在齐穗后30 d,T3,T4,T5分别比T2高25.5%,32.3%,32.0%,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低5.6%,13.3%,0.9%,在齐穗后30 d ,T3,T4,T5分别比T2低5.1%,16.6%,0.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34.9%,87.9%,21.1%,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38.0%,57.8%,34.8%;T3、T4和T5的产量分别比当地常规模式T2提高8.3%、14.6%和25.8%,并且T4和T5在5%和1%显著水平上都与T2差异显著。说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可提高齐穗后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明确长江流域春玉米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利用地膜提前播种及生育中后期采用化控剂的调控,既可调节生育期,又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在适宜密度范围内,在稳定粒重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可以达到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高低主要在于花后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的积累量,覆膜及化控剂调控对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互作增产效应大,说明两种栽培措施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但高产互作效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