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LigaSure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2007年7月,应用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71例,按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33例,Ⅲa期2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7例,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39例,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5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法:以脐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脐与剑突连线上、中1/3交界点为手术操作孔,术中扩大剑突下操作孔3~5cm为辅助切口。术中均采用LigaSure分离、处理血管,直接凝固切断包含直径达7mm血管的网膜及胃周血管;胃癌淋巴结清扫时,联合应用超声刀裸化血管,再用LigaSure钳夹凝固后,于闭合带远端剪断血管,完成腹腔镜下D2胃癌根治手术。结果71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少,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保守治愈)。LigaSure闭合胃周血管良好,未使用钛夹或腔镜专用切割吻合器(Endo—GIA)。71例随访4~72个月,平均38.6月,死亡11例(其中9例因肿瘤转移),远处转移10例,复发14例,2例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结论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是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直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及其对癌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2例手术切除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微血管标记;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其MVD。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追踪随访资料与其手术标本的MVD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VD高于无转移者(106.12±32.18vs84.26±27.1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直肠癌组织的MVD增加对诊断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顺荣  秦千子  麦威  周明 《广西医学》2001,23(2):254-25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新术式。方法:对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行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秦千子  黄顺荣  麦威 《广西医学》2001,23(2):258-260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1例小儿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作AFP,B超及CT检查为诊断方法,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剖腹探查2例及放弃治疗11例在1年内死亡,手术切除肿瘤8例存活3-10年,其中2例原发性肝癌复发再次手术仍存活。结论:AFP和B超联合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肝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的唯一根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7~1996年共收治结肠癌病人37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51例,占同期结肠癌40.8%,老年组中经手术治疗93例,占61.5%。现就老年人结肠癌特点及治疗问题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3例,其中男57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1.58:1。年龄60~84岁。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为35例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皮下广泛气肿而直接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5~198 min,平均(125±2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6±7.5)ml;术后均无结石残留、胆漏及死亡病例。结论:在熟练掌握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开展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意义、适应证及方法。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8月。2例病人接受了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手术,其中l例行腹腔镜胰腺假行囊肿切除术,另l例行腹腔镜囊肿胃吻合术。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135min,出血50-60ml,术后24h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新技术,可根据囊肿与周围的粘连程度、基底宽窄及位于胰腺的部位不同而选择囊肿切除或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中,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可是Miles手术带来的永久性造口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对直肠癌的不断认识,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快速发展,目前低位直肠癌患者已有70%避免了永久性造口。就近年来有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与残胃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但尚无肯定的结论.本文就残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残胃癌发生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谷氨酰胺、精氨酸强化的TPN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配对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间结直肠癌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自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精氨酸(Arg)强化的TPN,对照组应用常规TPN,所有病例均于术前及术后第4天、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L3、CI)4、CD8、CD4/CD8)。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术后第4天降低,术后第8天均有所恢复。实验组术后第8天IgA、IgG、CD3、CD4、CD4/CD8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强化的TPN能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