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7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635篇
医药卫生   18490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788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988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65年   12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应用钝针与锐针对鼻唇沟行透明质酸注射填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应用透明质酸对60例鼻唇沟凹陷求美者行鼻唇沟注射填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求美者。钝针组应用27 G钝针进行注射,锐针组应用27 G锐针进行注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求美者获随访1~9个月,两组修复效果均较明显,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肿胀发生率钝针组高于锐针组(P0.05);淤青、局部不平整和丁达尔现象的发生率锐针组高于钝针组(P0.05)。结论通过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可以安全、有效地修复鼻唇沟凹陷,锐针注射可以对皮肤表面形态进行更精细的雕刻,钝针注射更有利于降低血管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 30)、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10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I 30、PD-L1表达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高表达率[分别为70.87%(73/103)、68.93%(71/10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分别为19.42%(20/103)、21.36%(22/103);P<0.001]。胶质瘤组织IFI 30表达水平与PD-L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3,P<0.05)。随访24个月,生存75例,死亡2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PD-L1高表达是增加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4.52%)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5.56%)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2.25%、89.45%;P<0.05)。PD-L1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1.78%)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0.14%)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8.52%、79.86%;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更好的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某医院运用人民调解处理医患纠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的策略。结果某医院近5年来,约40%的赔偿纠纷都是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经第三方人民调解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结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有效化解医患纠纷的新模式,其中立、便捷、高效的优势逐渐显现,但其长足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需要通过借助多渠道的宣传,提高医患双方的知晓度、认可度、依从度,并通过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队伍,来不断巩固其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应用于五官科鼻腔手术后的气道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行五官科鼻腔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作为加强型鼻咽通气道组,术毕在膨胀止血海绵中放置加强型鼻咽通气道保留鼻腔通气;B组作为对照组,术毕采用传统单纯填塞膨胀止血海绵。通过术后24、48 h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睡眠质量、口干程度评分,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折性;A组患者24、48 h睡眠质量、口干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型鼻咽通气道用于五官科鼻腔手术后气道管理可增强气道管理安全性及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对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45例在Whipple手术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4例行Whipple手术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减轻黄疸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优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和胆漏发生率少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治疗自发性高血压的唯一目标是把血压降低到预定标准.但近10多年来,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而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反而呈上升趋势.Yao等[1]报道,即使有效将血压控制到预定标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仍高出普通人群2~6倍.这一结果说明,单纯降低血压并不能控制并发症和死亡率.有人研究发现,即使有效控制血压6年,只要停用降压药6个月,血压即可升高到原样,这些都对单纯降压的观念提出挑战.最近已有人提出,抗高血压措施和制剂(营养素、药物包括中草药)应该包括以降压作用为主,血管和脏器保护同存,和以后者为主的3类药物.现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很多,进展也很快,但以保护血管和脏器为主的药物则少得可怜.对已有的降压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肾素系阻滞药,抗高血压治疗药的拓展前景广宽.我们不能再拘泥于对单纯降压药物或以降压为主药物的探索,为了提高其长期疗效和防治并发症,对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研究,应转向能有效保护血管为主并具有协同降压作用的药物.现就此作为自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观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2004年6月~2005年3月应用痰热清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表现为牙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因间歇性牙痛1年,再发6h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牙痛,每次持续10min后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不伴心悸气急,故未就诊。入院前6h在睡眠中突然牙痛,伴胸骨后剧痛、头晕、出汗、乏力,自服“去痛片”无效来院急诊。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体检:BP110/90mmHg,T35.5℃,面色苍白,呈急性痛苦面容。右肺底闻及少许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6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急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QRS波群Ⅱ、aVF、V7~V9导联呈qR型,Ⅲ导联呈QR型,V3R、V4R呈切迹的QS型,V5R~V7R呈Qr型…  相似文献   
9.
试论医学院校的转型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道路有通过“强强联合”并入综合性大学和通过学科多样化“转型”为多科性大学两种类型。“转型”方式虽然不受广泛的关注,却正在低调而广泛地运行,成为独立设置医学院校自我发展和提高的主要方式。转型期医学院校在发展战略上有明显共性,如专业学科布局的优化、大力扶植基础学科、整合临床资源凸显医学主体、校园规划和建设体现多科性大学的包容性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1概述近年新报告的一种具有癌症特征但与胎盘部位滋养母细胞肿瘤(PSTT)及绒癌不同的滋养母细胞肿瘤,已被Mazur及Kurman犤1犦命名为上皮样滋养母细胞肿瘤(epithelioidtrophoblastictumor,ETT)。以前曾被称为非典型绒癌(atypicalchoriocarcinoma)犤2犦及多发性中间滋养母细胞结节(multiplenodulesofintermediatetrophoblast)犤3犦,迄至2000年4月共有文献报道犤1~3犦24例发生于子宫,除1例不详及1例缺乏前次妊娠史外,均在1~18年分别有足月妊娠、流产、葡萄胎史。Mazur等认为原发于肺者,系因患葡萄胎或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