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进钉角度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侧块螺钉置钉安全角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寰枢椎形态正常者行颈椎侧位X线摄片和寰枢椎轴位CT扫描,在影像学图像上对寰椎后弓最小高度、矢状面最大进钉倾斜角、最大进钉内倾角等参数进行测量。应用影像学观测的进钉角度对21例上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后路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观察后弓侧块螺钉置入后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影响,术后观察有无神经症状加重。其中13例行手术前后CT检查,并测量螺钉置入前后的相关参数,评估置钉的安全性。结果(1)寰椎后弓侧块矢状面进钉倾斜角最大头倾10°、最大尾倾6°,最大倾斜角随寰椎后弓最小高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2)当进钉点由内侧改为外侧时,置钉内倾角需作0°~30°的相应调整;(3)手术实际进钉角度与术前预测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在预测范围内;(4)临床病例均置钉成功,影像学显示在常用的进钉区域内置钉无螺钉伤及椎动脉、脊髓等周围组织的现象。结论寰椎后弓侧块置钉在矢状面和轴平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角度范围,依据此范围置钉可增加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横向测量初始移植张力时的横向拉力-横向位移(F-s)曲线关系,为ACL初始移植张力的最佳测量位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经预处理后的新鲜的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标本24份,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进行量韧带固定端、1/4位置和中点位置韧带横向拉力-位移实验,记录横向拉伸位力及速度与对应横向位移值,并绘制力-位移曲线结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探钩在中间位置点处拉伸时的F-s曲线斜率较小,1/4位置点处曲线斜率其次,在边缘位置点处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一位置测量时,初始张力分别为50、75和100 N时的曲线斜率基本上不再变化;在拉伸边缘处位置(A),各力的曲线斜率变化比较混乱;对于拉伸到1/4处位置(B)和中间处位置(C)的实验,不同力的曲线斜率变化就比较规律。不同横向拉伸速度下探钩的位移和所受的力关系曲线大致一致。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初始移植张力测量中点位置最好,术者更容易把握F-s曲线关系和辨别当前韧带张力,而横向拉伸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nephrin(UNE)排泄的动态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高脂膳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干预组?优降糖干预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后监测血糖(BG)以及尿白蛋白(UALB)和尿nephrin排泄?8周末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①3组糖尿病大鼠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经二甲双胍和优降糖干预后,4?8周末2组BG和HbA1c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模型组(P < 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4?8周末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和优降糖组UACR值明显降低(P < 0.05),4周末,两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8周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0?2周末,4组大鼠尿nephrin/肌酐比(UN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周末,各糖尿病大鼠UNE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二甲双胍和优降糖干预组UNER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 < 0.05),且二甲双胍组低于优降糖组(P < 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NER与UACR存在正相关(r=0.846,P < 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nephrin的排泄,提示对肾小球足细胞可能存在保护作用,该作用不完全依赖于血糖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杨迪 《山东医药》2008,48(6):55
患者女,15岁.因双侧乳腺不对称,左乳腺包块1a于2007年6月入院.入院后行B超检查:左乳腺外侧及上方可见一低回声包块,8.5 cm×2.6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包膜完整,内回声不均匀.入院3 d后行乳腺包块切除术.手术所见:左乳腺外上方可见一包膜完整肿块,与周围分界清,易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9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融合内固定;B组76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融合与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采用电视透视吞咽研究(videofluorogra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查评估临近节段退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Odom评级及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Bazas评分)、椎体间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12.7%)出现邻近节段退变,B组19例(25%)出现临近节段退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前者术后吞咽困难和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杨迪  孙娟  郑雪嫚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0):138-14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8+在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albuminuria,AU)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 年3 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9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分为非AU组(n=329)和AU组(n=266),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NC组,n=154),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讨CD4+/CD8+与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关系。结果 与NC组、非AU组比较,AU组的CD4+/CD8+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UACR与CD4+/CD8+呈显著负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CD4+/CD8+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危险因素(OR=0.519,95% CI:0.359~0.750,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U患者外周血CD4+/CD8+降低可能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系列丛书的第一册。本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梁实秋、莫言、王小波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卡夫卡、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宫泽贤治等世界大师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读者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纳米银及其释放的银离子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 Ca T)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纳米银的吸附作用对炎性因子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100μg/ml]的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定纳米银的细胞毒性;选择0(对照)、2.5、5、10、20和40μg/ml的纳米银或其释放的银离子[0(对照)、0.05、0.1、0.2、0.4和0.8μg/ml]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含量。在无细胞体系中,将终浓度为0(对照)、5、40和100μg/ml的纳米银与IL-6或IL-8标准品溶液混匀静置6 h后离心去除纳米银颗粒,采用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6、IL-8的含量。结果纳米银浓度低于75μg/m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与对照组比较,2.5、5、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和5、10、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仅0.1、0.8μg/ml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在无细胞体系中,与对照组比较,40、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6的含量和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8的含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纳米银可诱导Ha Ca T细胞IL-6和IL-8的分泌量增加,其对IL-6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纳米银颗粒密切相关,而对IL-8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悬液中释放的银离子有关;高浓度纳米银对IL-6和IL-8具有吸附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常规治疗及强化治疗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CFES组(14例)、CCFES强化组(14例)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给予CCFES常规剂量治疗,CCFES强化组给予CCFES强化剂量治疗,NMES组给予NMES常规剂量治疗。3组均给予每次20 min相应电刺激治疗,CCFES强化组每日给予2次,余两组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表面肌电图(sEMG)以及腕关节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估。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FMA、MBI、RMS比值、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NMES组治疗后比较,CCFES组和强化CCFES组各项评估指标均较为优异(P<0.05)。与CCFES组比较,强化CCFES组治疗后RMS比值(0.22±0.05)、关节活动度[(22.79±6.74)°]较为优异。 结论 CCFES及CCFES强化训练较NMES在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显著优势,CCFES强化训练在改善患侧肢体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方面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