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针灸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显示艾灸的治疗效果 ,了解这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2例健康人体艾灸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艾灸作用的关系。结果  (1)艾灸内关穴后 ,手掌部血流的增加以大小鱼际和内关穴区为主。(2 )艾灸外关穴后 ,指根部的血流增加显著。 (3)不艾灸对照组在 30 min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结论 艾灸可以引起手部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能够以大范围成像方式显示该过程 ;新的血流成像技术将在针灸经络的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针灸作用的显示,评价这一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名健康人体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针刺作用的关系.结果:(1)针刺内关穴后,手掌部血流的增加以大小鱼际和手指的部位为主.(2)电针外关和曲池穴后,指尖和手指血流增加显著.(3)不针刺对照组在30分钟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结论: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可以对该过程予以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小鼠肝组织内ET-1、NO含量变化,探究电针对小鼠肝脏血管活性物的影响以及电针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各电针组电针30min和对照组不电针30min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内皮素-1(ET-1)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比较各组肝组织内ET-1、NO含量水平的差异。结果: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水平为对照组>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曲泉组>电针足三里组;NO平均含量水平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对照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穴组、对照组肝组织内NO平均含量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电针非穴组、对照组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与电针曲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作用可使正常小鼠肝组织内NO含量增高,ET-1含量降低;这一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即电针足三里穴产生的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4.
5.
内脏器官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图象的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栋  马惠敏  李顺月  王淑友 《中国微循环》2006,10(2):147-149,i0004
目的显示内脏器官血流灌注和分布的图象,探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内脏微循环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大鼠和家兔腹部脏器(肝、脾、肾、膀胱、胃、大小肠和肠系膜等)的血流灌注进行扫描和血流图显示。结果在体内脏器官显像清晰,肝、肾、脾、膀胱等微循环血流的整体分布较均匀;而胃、肠系膜、回盲肠等激光多谱勒血流图上大血流线状显示极其显著;大鼠与家兔两种动物之间相同脏器血流图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LDPI能将内脏器官的微循环状态以图象的形式显示,该新技术方法在检测内脏血流方面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这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在人体不同部位测量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阻断、加温后的手部微循环图象予以观察,分析微循环血流图的特点及变化。结果 (1)前臂内外侧面和手背、足背和腕部、额部、鼻梁和髌部的血流量分布较少,手掌的大小鱼际部位和指尖、脚趾和趾尖、口唇、颊部等部位的血流分布较多。(2)30min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3)上肢加压阻断后,手掌部位的血流明显减少。松解加压后,血流恢复。(4)上肢肘部给予加温,手掌部位的血流明显增加。停止加温后,血流逐渐恢复。结论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能够以大范围成像方式显示体表不同部位的微循环图象和外界影响血流  相似文献   
7.
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温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患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温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温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种刺激方法在不同穴位上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差异,显示经穴的温度特异性现象,为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志愿受试者被分为针刺、电热针、激光照射和对照四个观察组,采用红外热像观察方法对曲池穴刺激后大肠经上曲池、肘髎、手三里和温溜穴上的温度变化予以图像显示和分析。结果:三种刺激方式中,激光照射和电热针组的升温较高。按穴位分析,刺激后曲池穴和肘髎穴温度上升最多,其中激光照射后10min,肘髎穴升温达到1.1℃(P<0.05);电热针刺激后10min,曲池穴升温最高达到0.7℃(P<0.05)。结论:经脉上不同穴位对刺激产生不完全相同的皮肤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以50%乙醇按6 g/kg灌胃1次,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电针组给予"足三里""太冲"电针1次,持续30 min。用moorFLPI激光散斑成像仪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肝表面血流灌注30 min的变化,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肝细胞呈现肿胀、萎缩等形态学表现,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肝组织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肝索排列较为整齐,大致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肿胀、萎缩状况较轻,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变化率明显增加(P<0.05),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表面血液循环,对该损伤所致氧化应激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为奇正消痛贴;对照组为知名品牌同类药贴,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贴药膏30分钟后,贴药区域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两组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局部高血流区域的面积及血流值均大于对照组;同时,贴药膏30分钟后,两组局部血流增加面积定量分析表明,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奇正消痛贴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理效应,可增加贴药部位的血流量,且作用明显优于知名品牌同类药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