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对人胃癌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ABCA1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RT-qPCR检测25对临床胃癌组织样本中ABCA1表达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ABCA1在不同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构建稳定低表达ABCA1胃癌细胞株。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测定EMT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BCA1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分级、分期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RT-qPCR结果显示ABCA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HGC-27中高表达;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敲低ABCA1能够抑制HGC-27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BCA1敲低组间质细胞标记蛋白(Vimentin、N-Cadherin)和EMT相关的转录因子(Twist、Zeb1及Snail)表达下调,而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平喘方干预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平喘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对SD大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于哮喘激发后28d观察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平喘方组、地塞米松组各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FN-γ/IL-4、肺组织病理。结果:模型组血清及BALF中IFN-γ/IL-4较同期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光镜下,肺内细支气管上皮部分损伤脱落,细支气管壁上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平喘方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FN-γ/IL-4明显增加;光镜下,支气管壁上胶原纤维减少。结论:平喘方能通过上调IFN-γ、下调IL-4表达,使IFN-γ/IL-4比值有所恢复,明显改善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神经节苷脂(GM3)是通过何种途径来调节细胞生长的,运用RNA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免疫组化法,结果发现:GM3(10mg/L)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天28.81%,同时能降低细胞内平均RNA和蛋白质含量,以GM3处理细胞3d时最为明显,GM3能使c-fos蛋白量在短时间内剧增,GM3处理30min时增加了2.85倍;而c-myc蛋白量在短时间明显减少GM3  相似文献   
4.
5.
收集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月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及时的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并提供全面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本研究对3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CGMS与指血监测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旨在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评估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夏英 《右江医学》2002,30(3):252-252
通过对 3年中 32 6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回顾 ,发现胰岛素是治疗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药 ,才能收效  相似文献   
8.
CYP450和GS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 95 %以上的致癌物进入体内需经代谢途径激活后才能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 ,引起早期生物学反应 ,最终导致癌变。在这种激活反应过程中涉及两种主要酶系即细胞色素P4 5 0 (CytochromeCYP4 5 0 )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CYP4 5 0是体内重要的激活酶(又称Ⅰ相酶 ) ,GST是体内重要的灭活酶 (又称Ⅱ相酶 ) ,所以致癌物能否引起靶细胞的癌变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两类酶的活性及彼此的平衡。近年来 ,关于这两种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 ,笔者仅对CYP4 5 0和…  相似文献   
9.
小鼠受照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王文兰,张守志,夏英,张志兴内皮素(EndothelinsET)是内皮素前体原水解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1l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具有很强的缩血管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心、脑、肺、肾和血管等疾病中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对受照射小鼠辐射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稀土化合物因具有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已引起广泛关注。有文献报道,稀土化合物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作用,能诱导某些抑癌基因的表达,对癌基因有抑制作用。但稀土及其化合物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尤其是对电离辐射诱导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报道较少。笔者重点研究柠檬酸镧在电离辐射引起动物骨髓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