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占位性病变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特点及与其病理类型、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103例。均进行常规64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占位性病变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恶性肿瘤分叶征,小气道改变,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出现比例显著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且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癌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58)。结论肺占位性病变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特点与其病理类型、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临床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发现的动态心电图仪故障导致无心律失常患者误诊误治的病例,提出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潜在的问题,提醒动态心电图医师和技师,在分析动态心电图时应注意相似结果的病例,及时发现有故障的记录器。减少因仪器故障导致的误诊误治病例。方法 两家医院2004年2月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时发现4组病例的图形、结果相同。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68岁(平均43,3岁)。4组心律失常诊断:①阵发性心房扑动伴2:1下传,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②不纯性心房扑动伴长R—R间期;③频发性室性早搏;④二度房室阻滞,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性早搏。结果 应用另一厂家的动态心电图仪复查,检查结果完全不同。检测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后发现3组患者所佩带的闪光卡记录器存在间断供电中断导致数据写入异常。1组患者可能为软件下载路径错误导致患者本身病例未能正常调出,而误调出示教病例。结论 动态心电图仪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硬件故障主要可见:①闪光卡损坏;②记录器或电池供电量不足。软件故障包括:①记录器清除数据不全;②软件下载路径发生错误等。需要及时与厂家联系。可避免故障连续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出重视并及时发现各种故障是临床和动态心电图医师与技师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体会。方法: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机理、用药原则、用药规律等方面具体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活血化瘀法能够减轻放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转移,减少扩散,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的效果。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作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方法,抑制肿瘤转移、扩散,收效甚好,应用时注意和辨证用药相配合,以利于对胃气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肺部局部晚期放疗中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单纯调强适形或三维适形放疗,另一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放射性肺炎发生时间及发生率及相关炎症介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5)。研究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研究组放射性肺炎发生时间为(76.37±9.56)d,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81,P<0.001)。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为(61.22±10.14)、(52.48±9.49)、(3 996.75±246.73)pg/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同步放疗组(A组)和顺铂同步放疗组(B组)。均采用加速器 6 MV的X线3DCRT,总剂量60~70 Gy。A组放疗前3 d开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d,至放疗结束;B组放疗同时静脉滴注顺铂30 mg/ m2,每周3次,至放疗结束。结果 A组的近期有效率为71.0 %(22/31),与B组接近[74.2 %(23/31)](χ2=0.522,P>0.05),多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A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 %和43.3 %,优于B组的55.3 %和16.7 %(χ2=3.18,χ2=4.526,均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同步3DCRT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放疗并用奈达铂对治疗食道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食道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均采用加速器6MV的X线三维适行放疗,总剂量64.8Gy/36F/7w.放疗同时静脉使用奈达铂40mg/w至放疗结束.结果 并用奈达铂组放疗后肿瘤消退显效率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生存率并用奈达铂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放疗同步奈达铂化疗Ⅲ期食道癌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小剂量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分为调强放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调强放疗组单纯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小剂量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1年、2年、3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1.4%,高于调强放疗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7.1%,调强放疗组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为1年生存率62.5%,高于调强放疗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8.4%、9.8%,调强放疗组分别为19.7%、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出现骨髓抑制30例(85.71%),调强放疗出现17例(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4例(68.57%),调强放疗组出现6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道炎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小剂量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可提高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与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同期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组(放疗组)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组(联合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情况以及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有效率83.33%,高于放疗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76.19%,高于放疗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9.4±2.5月,长于放疗组的5.8±1.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包炎以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放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同期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2岁,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年。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和回旋支双支病变,LVEF值14%。超声心动图显示: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心尖部室壁瘤,中度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中度返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心功能Ⅳ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扶正抗癌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汤,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两组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变化以及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CD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8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癌症进展,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