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药物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学生往往忽略了实验,实验课也仅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因此,我们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着重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徐芳  黄珊珊  郑洋 《中国校医》2021,35(11):820-823
目的 探索早期心脏康复在先心病介入术治疗患儿中应用对心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在我科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诊的先心病介入术治疗患儿中选出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心电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患儿术后心电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803、9.369,P<0.001;术前两组的LVEF、LV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54、0.380,P值为0.724、0.705,术后12周,两组的LVEF、LV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66、0.659,P值为0.507、0.511;实验组内LVEF、LV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7.841、6.055,P<0.001,对照组内LVEF、LV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7.294、4.871,P<0.001;术后12周,实验组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t值为7.617,P<0.001;术后12周生存质量量表的心脏症状、外貌感受、治疗焦虑、认知心理、交流沟通评分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是5.133、4.603、4.073、3.843、4.361,P<0.001。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在先心病介入术患儿中应用效果肯定,有助于促进患儿术后运动耐力的改善,促进患儿术后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已为广大师生所熟知。试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考试的测评结果。只有具备合适的难度与较高的区分度的试卷才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鉴别力 ,换言之 ,才可能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1] 。我们对 93级天然药物化学试卷的客观题部分进行了分析总结。卷面分数为 10 0分 ,其中选择题10题。判断题 5题 ,分别计算了每一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结果如下 :P为难度值 ,γ为区分度。编号 1~ 10为选择题 ,11~ 15为判断题[2 ] 。P1=0 85 7P2 =0 2 86P3 =0 92 8P4 =0 2 5P5=0 1 4 3γ1=0 33γ2 =0 2 6γ3 =0 1 5γ…  相似文献   
4.
三肽,L-脯-L-亮-甘氨酰胺是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H)具有多方面的生理药理作用,PLG的合成是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和酸酐法将叔丁氧羰基脯氨酸、叔丁氧在亮氨城氨酸乙酯缩合之后地由氨气氨解,并经三氟醋酸脱保护基。最终产物的由元素分析、质谱、熔点及旋光度的测定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12年2月6日收治1例KAPOSI水痘样疹合并结膜炎、肺炎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分析患者,女,20岁。缘于3d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绿豆大小浑浊水疱,伴发热、畏冷、咳嗽、咳白色黏液痰、头痛,轻  相似文献   
6.
模拟教学法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产物,弥补了临床技能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近几年来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中,通过以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为依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内容以“模块化、层次化”的形式进行项目整合,并利用标准化病人(SP)、各类仿真模型以及模拟临床场景,积极推行模拟教学法,比较好的实现了临床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提升显著。模拟教学法是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各种类型的胰周积液的特征以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2例慢性胰腺炎、141例急性胰腺炎确诊患者资料。按亚特兰大分类分为4类: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记录各类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情况等。结果 在3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PPC [84.4%(27/32)],其次为WON [9.4%(3/32)]和APFC [6.2%(2/32)],未发现慢性胰腺炎合并ANC者。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和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相比,PPC发生率更高[84.4%(27/32)比31.2%(44/141),P<0.01],APFC发生率较低[6.2%(2/32)比24.8%(35/141),P=0.021],ANC发生率亦较低[0.0%(0/32)比36.9%(52/141),P<0.01],WO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3/32)比7.1% (10/141),P=0.944]。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相对于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9.1% (27/141)比3.1%(1/32)]、恶心[59.6%(84/141)比21.9%(7/32)]、呕吐[56.7%(80/141)比21.9%(7/32)]、压痛[79.4%(112/141)比34.4%(11/32)]、反跳痛[42.6%(60/141)比0.0%(0/32)]、C反应蛋白升高[95.7%(135/141)比40.6%(13/32)]者所占比例更大(P<0.05),且中位住院时间也较长(13 d比11 d,P=0.048)。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胰腺炎PPC患者病变直径>5 cm者比例大于慢性胰腺炎PPC患者[70.5%(31/44)比29.6%(8/27),P=0.001],慢性胰腺炎WON均局限在胰腺内[3/3比1/10,P=0.014]。在治疗策略方面,32例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中有25例(78.1%)选择保守治疗;未发现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类型中,PPC较多见。胰周积液以保守治疗为主,未见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各型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但相比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体模刻度不同类型剂量计时对眼晶状体受照剂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量计刻度方案。方法将Hp(3)眼晶状体剂量计和Hp(10)全身体表剂量计分别放置于距正圆柱形水体模与ISO板状水体模15 cm处(模拟眼晶状体位置),采用镭-226放射源分别以一般公众、职业人群以及眼晶状体最大受照剂量标准(分别为1.0、5.0、20.0 m Sv)的剂量照射后,检测各剂量计的受照剂量。结果以1.0和5.0 m Sv照射时,Hp(3)眼晶状体剂量计测得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高于Hp(10)全身体表剂量计(P0.05);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在刻度体模类型的主效应、剂量计类型与刻度体模类型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 m Sv照射时,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在剂量计类型、刻度体模类型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刻度体模均可用于眼晶状体剂量计的刻度,在剂量计类型的选择上应根据剂量等级或水平做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皮肤干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8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与皮肤干细胞定位相关的文献,44篇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毛囊bulge区细胞具有高度增殖潜能,为标记滞留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表达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表达干细胞标志,为目前公认的表皮干细胞的定居处。毛囊真皮鞘包含具有可塑性的干细胞,认为是真皮干细胞的定居处。毛囊真皮乳头内含有具一定增殖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与真皮鞘相互作用,能够诱导毛囊形成,目前观点认为,真皮乳头内前体细胞移行自真皮鞘干细胞,为其活化的子代细胞。毛囊间皮肤与无毛区皮肤是否存在皮肤干细胞尚存争论,部分实验表明,毛囊间表皮基底层亦有表皮干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李晶  董波  沙影丽  黄珊珊 《吉林医学》2013,(31):6612-66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优越性、并发症、一次性穿刺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48月943例患儿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并发症等作一统计。结果:有816例患儿应用套管针,其中719例一次穿刺成功(88.11%),穿刺部位为手背静脉、头皮静脉、下肢静脉及肘静脉,留置时间多在5 d之内,并发症以静脉炎(8.95%)、渗漏(4.41%)最常见,少数发生管道堵塞(2.94%)。结论: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地应用于儿科临床,其优越性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同时也存在静脉炎、渗漏、管路堵塞等并发症,通过加强家长及患儿的心理护理,规范护士的操作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