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条件.它不仅要求艺术家做一个现代人,换脑、换笔,更新知识结构,而且要求艺术家在继承人类优秀文艺传统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掌握现代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创造出无愧于新的时代的艺术珍品.艺术的终结,恰恰是艺术新生的起点,艺术的黄昏则是艺术的黎明的前夜.  相似文献   
2.
“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这是中西文艺学发展的总的趋向。本文侧重论述的是与中国传统的“圜道”思维不同的西方思维方式与文艺学研究方法所呈现出的逻辑思辨、实证分析、从一维到多维的特征。自上而下的逻辑思辨与自下而上的归纳、综合、实证分析 ,是西方两种主要思维模式 ,它在文艺学研究中则出现了所谓“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爱因斯坦提出的“四维空间”理论 ,拓宽了人类的思维空间 ,使文艺学研究呈现出一个多视角、多层次、多向度分析与东西互补、综合比较、系统研究、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文本的元典:序言中所阐明的唯物史观,使文学理论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历史科学;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学说,科学地阐明了文艺的社会性质、社会本质与功能;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和艺术生产系统的理论,为马克思主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对文艺创作与批评、对文艺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20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化纷纷在中国亮相。中国文化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范式:“中体西用”范式,“全盘西化”范式,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范式,“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政论”范式,“综合创新”范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呈现这种态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主导多元文化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周恩来文艺思想的力作──评王凤胜的《周恩来文艺思想新论》李衍柱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周恩来文艺感想新沦》(山东人民出版1995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是王凤胜同志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力作,是研究周恩来文艺思想的最新成果。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周...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本与文艺学范畴研究》自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文本具有独创性、典范性、实证性和永久性。精读和重读原创性的文学以及文艺学、美学理论的经典文本 ,是进行文艺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文艺学范畴研究中 ,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尤其重要。没有范畴就没有体系。文学典型等文艺学范畴是文艺学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掌握和建构文艺学的理论体系 ,必须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文艺学范畴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治学之道李衍柱197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蒋孔阳先生。从此,蒋先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每有专著问世,总是要惠赠给我一本,我写的几本书稿,他都给以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并在百忙中或者病后刚愈,就给我的书稿写序,写书评。我们曾一起爬泰...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胚胎和诞生地。以此为起点,20世纪出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条路线从属于政治,在革命的风暴中曲折发展;另一条路线则脱离政治实践,转向文艺学、美学自身的研究。前者以列宁、毛泽东为代表,后者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面对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我们必须汲取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使其在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迎接新世纪的黎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启示和文艺发展的趋向李衍柱历史的长河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世纪的黎明即将濒临大地。中国的文学艺术将走向何方,有些什么新的发展趋向,是文艺界朋友经常思考和议论的问题。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当前...  相似文献   
10.
杜书瀛、钱竞主编的《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出版 ,使中国文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有了自己的学术史。这是一部拓荒之作 ,填补空白之作 ,它为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竖起了第一块丰碑 ,同时又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镜。  这个课题的研究 ,是前无古人的 ,完全是一项开拓生荒的任务。它“既没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 ,也没有成熟的意见或固定的思想导引前行”〔1〕。 2 0世纪曾出现过两部重要的研究学术史的著作 ,一是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一是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但在他们的学术史著作中并没有文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