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工业技术   1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油墨配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配色可提高油墨配色的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两种颜色空间和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系统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光谱颜色空间配色系统的配色精度更高,可应用于目前的各种印刷方式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色系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推进了印刷的数字化流程.  相似文献   
2.
碎解时间是影响再生浆白度的主要因素,其它条件如温度、浆浓、转子转速和碎解浆贮存时间对再生浆的白度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因此,控制合适的碎解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在脱墨浆适宜的工艺条件下,使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测量了不同碎解时间(0s、5s、10s、15s、20s)下的纤维形态参数,并结合电导率、Zeta电位、表面张力、浊度等参数,通过白度评价了二次纤维脱墨的效果,结果表明进口旧新闻纸的最佳碎解时间为15s。  相似文献   
3.
麦草浆黑液降粘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浆黑液粘度高,提取率低,给黑液碱回收各工序造成很大的障碍,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与麦草浆黑注粘度相关的一些主要因素,并重点介绍了目前麦草浆黑液降粘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杰  韩卿 《江苏造纸》2010,(3):25-29,33
介绍了红外(IR)光谱分析是研究表征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公认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本文着重叙述了其测定原理、特点以及在木素结构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红外光谱技术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站  韩卿 《中国造纸》2007,26(2):72-73
通过苯酚、甲醛与三乙胺反应得到胺基改性酚醛树脂,并对其作为造纸增强剂在OCC抄造瓦楞纸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实验室研究。适宜的增强剂使用条件为:改性酚醛树脂和阳离子淀粉的用量分别为0.5%和0.8%,抗张指数和环压指数分别增加了26.8%和28.8%。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压碱法对沙柳的皮秆混合物制本色化机浆,以温度和用碱量为预处理基本参数,对化机浆的得率以及手抄片的物理性能的影响作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沙柳化学组分的分析发现,沙柳皮的灰分含量、苯醇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都较高,不利于预处理液的渗透,在制浆前应做去皮处理。沙柳常压碱法化机浆预处理优化工艺条件为:最高温度90℃,保温时间40min,NaOH用量10%,H2O2用量1%,OP-10用量0.1%,液比1∶6。在此预处理条件下,沙柳常压碱法化机浆成浆得率83.9%,成纸的裂断长为4.57km,环压指数11.58N·m/g,紧度0.52g/cm3,撕裂指数6.32mN·m2/g。制得的沙柳皮秆混合本色化机浆可以满足抄造A级瓦楞原纸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彩色废旧杂志纸(OMG)在脱墨处理时,浆料分散体系的胶体化学行为如Zeta电位、表面张力的变化与脱墨效果的关系,并对影响胶体化学行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OMG脱墨分散体系胶体化学行为,有助于进一步去除油墨粒子,提高脱墨浆质量.  相似文献   
8.
脱墨过程Zeta电位与二次纤维脱墨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ONP、OMG、MOW几种废纸脱墨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品对其脱墨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脱墨过程的碎解时间及处理温度对脱墨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并对脱墨体系的Zeta电位与几种二次纤维原料的脱墨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探讨NaOH/硫脲/尿素溶剂体系中不同组分含量对针叶木纸浆纤维溶解性能的影响,分析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未溶解纤维的形态变化,并对原料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溶解温度-10℃,混合溶剂中NaOH、硫脲、尿素、水的质量比为7:7:7:79时,纸浆纤维的溶解效果最好,且溶解过程属于非衍生化性溶解;经碱脲溶剂润胀和溶解处理后,未溶解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值变小和平均宽度值变大,纤维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且纤维素晶型由纤维素I型向纤维素II型转变;与原料纤维相比较,溶解后再生纤维素的结晶度由66.77%降低到28.70%,并且转化成为纤维素II晶型。  相似文献   
10.
韩卿  陈萍 《中国造纸》2003,22(5):5-7
绿液中Fe^2 的存在和绿液的澄清度对提高苛化后白泥的应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选择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绿液进行氧化处理,可以降低Fe^2 的浓度,进而对提高苛化白泥的白度产生积极的影响;采用絮凝剂对绿液进行净化处理可除去其中的可絮凝性杂质,有利于改善苛化白泥的性能指标;苛化时使用的石灰质量及其粒度对苛化白泥的应用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