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业科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理的茎蘖组合是提升小麦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湖北稻茬小麦主要茎蘖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川麦104和多穗型小麦品种扬麦15为材料,于2016-2018年在湖北十堰和武汉两地稻茬麦大田条件下,设置低(1.35×106~1.65×106株·hm^-2)、中(2.85×106~3.15×106株·hm^-2)、高(4.35×106~4.65×106株·hm^-2)三种种植密度,分析了主茎(S)、分蘖1(T1)、分蘖2(T2)和分蘖3(T3)(按出现先后顺序)的成穗率、产量贡献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1)湖北稻茬小麦成穗茎蘖农艺性状表现值偏低,除穗长和茎高受品种的影响最大外,其他被测性状受影响程度表现为蘖位>种植密度>品种;(2)在主茎均能成穗的情况下,分蘖成穗率随蘖位和种植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穗型品种川麦104的降幅大于多穗型品种扬麦15;(3)主茎产量贡献率随种植密度的升高而升高(35.12%~54.50%),分蘖1产量贡献率稳定在23.25%~25.50%,分蘖2和分蘖3的产量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升高而降低,分别为14.59%~23.22%和5.42%~16.77%;(4)主茎的穗粒数(35.94~44.13粒)和穗粒重(1.44~1.93 g)显著高于其分蘖,茎高、茎蘖收获指数和穗茎节长只在川麦104中、高种植密度下的分蘖3与其他茎蘖差异显著;穗长、可孕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有随蘖位和种植密度升高而变劣的趋势。聚类分析得出:湖北稻茬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模式,以主茎成穗为主体,低种植密度下增加分蘖1和分蘖2,争取分蘖3成穗为辅;中种植密度下争取分蘖1+分蘖2成穗为辅;而高种植密度下争取分蘖1成穗为辅。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油菜施硼效果及土壤有效硼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从区域角度研究湖北省油菜主产区硼肥施用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长及产量的效果,确定目前生产条件下土壤有效硼临界值,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在湖北省布置30个田间试验研究油菜施硼产量效应,结合土壤有效硼含量确定缺硼临界值。【结果】施硼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促进作用,30个试验点施硼平均增产油菜籽428 kg•ha-1,平均增产率19.2%,70%的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增产量超过500 kg•ha-1的试验点占26.7%;土壤有效硼含量与施硼效果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照不施硼产量相对于施硼处理的90%作为判断标准,土壤有效硼临界值比20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确立的临界值有所提高。【结论】湖北省油菜施用硼肥增产效果显著,现阶段油菜种植的土壤有效硼临界值为0.58 mg•kg-1,大约80%的地块在种植油菜时需要施硼。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小麦施钾效果及钾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0组田间试验研究了湖北省主产区小麦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及钾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小麦平均增产556~978 kg/hm2,增产率为9.5%~16.7%;施钾平均增加经济收益192~897元/hm2,产投比为1.2~4.7;钾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为71.0 kg/kg和7.4 kg/kg。应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拟合小麦产量与钾用量的关系,求得湖北省小麦钾的最佳用量平均约为87 kg/hm2。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磷(P)、钾(K)、硫(S)、硼(B)、锌(Zn)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4种水稻土对P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对K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对S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2#>4#>1#;对Zn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2#>1#;对B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田间养分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和筛选出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丰产高效小麦品种,以34个近年在湖北省内大面积种植且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以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的排序结果与各品种产量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排名的变化幅度因品种而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4个供试品种分为氮低效、氮中效、氮高效3个类群,其中氮高效类群占供试品种的50%,这类品种多数在灰色评价值和产量排序中占据较靠前的排名。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DH16、川麦104、鄂麦170、淮麦35和苏麦188等5个品种为适宜在江汉平原推广种植丰产高效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钟祥市主栽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减施20%化肥+有机肥+增效剂(M1)、减施20%化肥(M2)3个处理,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稻茬小麦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M1、M2处理的小麦每穗粒数、理论产量、千粒重、基部第2、3节茎秆厚度均显著增加;M1、M2处理的小麦基部第2、3节机械强度随着茎秆厚度的增加而加强;M1、M2处理的实际产量增幅分别为51.24%、66.62%,理论产量增幅分别为42.70%、43.30%。结果表明,M1、M2处理均可作为湖北江汉平原小麦的抗倒、丰产与稳产的施肥模式。为江汉平原稻茬小麦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8.
9.
猪口蹄疫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动物疾病,对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临床表现为在猪的口腔、舌头表面和蹄子等部位产生水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溃烂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猪口蹄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猪口蹄疫进行综合防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防控猪口蹄疫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湖北近期选育的稻茬小麦新品系孕穗期耐渍性状的表现,在2013-2015年度采用灌水处理模拟田间渍害,对2013-2014年度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主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孕穗期耐渍性的鉴定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渍水胁迫对小麦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主茎绿叶数籽粒产量SPAD值千粒重穗粒重穗下茎长株高穗粒数小穗数穗长。在供试材料中,鄂麦155、鄂麦170、851、荆麦41、宁麦0898、宁麦09-72、华麦1168、扬麦20、郑麦122、扬麦10G47和庆麦914的耐渍性综合评价值高于耐渍对照品种农林46。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高耐渍、耐渍、中等耐渍和低耐渍4个类群,材料数分别为8、13、14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21.62%、35.14%、37.84%和5.41%。耐渍性综合评价值与主茎绿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穗粒重、千粒重、SPAD值和主茎绿叶数的耐渍系数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