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业科学   8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LP双酶切和连接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AFLP双酶切和连接技术在植物病原菌分子检测和小麦抗病基因AFLP标记的研究,探讨了酶切时间,酶的用量,缓冲液选择,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此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界柑桔溃疡病及其病原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4年美国农业部以 E.L.Civerolo 为首的小组在佛罗里达发现“柑桔溃疡病”以来,在病原鉴定上一直有争议。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据最新资料证实在佛罗里达为害作砧木用的 Swingle citrumelo 的所谓 E 菌系,不是溃疡病,而应是 Xanthomonascampebtris pv.citrumelo,真正的柑桔溃疡病菌,即 A 菌系,应为 X.citri,而在阿根延、乌拉圭等主要侵染柠檬和墨西哥来檬的假溃疡,即所谓 B 菌系和在巴西只侵染墨西哥柑桔和轻微为害其它来檬等的 C 菌系以及在墨西哥为害墨西哥来檬叶和嫩梢的 D 菌系,均应称为 X.campestris pv.aurantifolii,从而最后澄清了问题。本译文发表于1986年,反映的研究进展尚不多,但评述的较系统全面,有一定参考价值,因此也给于发表。  相似文献   
3.
重庆地区致病疫霉交配型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峙培养在RSA和RTA上对重庆地区主要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自重庆地区8个县(区)的186个致病疫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致病疫霉仍以A1交配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应用斑点免疫技术快速检测柑桔溃疡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斑点免疫技术在国产微孔滤膜上检测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结果表明,靶细菌检测下限为1×104细胞/ml,柑桔无症材料浸出液稀释(128倍)仍可检出。经柑桔叶面腐生黄单胞及近缘细菌交叉吸收,提高了多克隆抗血清特异性,能有效地避免假阳性。3种HRP-标结结合物的效果为HRP-SpA>HRP-IgG(鼠抗兔)>HRP-IgG(羊抗兔)。封闭液采用TBS+0.1%曲拉通或0.5%吐温20,吐温80均可获得白色滤膜背景。对全国8省38县518个柑桔无症样品DIA检验结果,平均带菌率31.82%,符合实际病情。  相似文献   
5.
芽胞杆菌CQBS03抑菌蛋白TasA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柑桔溃疡病生防菌芽胞杆菌Bacillus CQBS03菌株TasA基因的功能,采用PCR方法从CQBS0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TasA基因的全长DNA序列,并构建pEASY-E1/TasA原核表达载体,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获得TasA基因的融合表达蛋白,纸碟法检验融合蛋白对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citri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CQBS03菌株的TasA基因包含1个7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为JQ309841),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来源于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的1个已知同源TasA基因序列FJ713580的相似性达99.75%。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检测到约31 kD的融合蛋白;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对柑桔溃疡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2 h后抑菌圈直径达11.5 mm。研究表明TasA基因是生防菌芽胞杆菌CQBS03抑制柑桔溃疡病菌的功能基因之一,并且该基因对原核表达宿主没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 CQNr01菌株接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和4龄幼虫,观察感病率,并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菌株在幼虫离体表皮上的孢子萌发和附着胞产生情况。结果显示,菌株CQNr01孢子悬液浓度为1×10^8、1×10^9孢子·mL^-1时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58%和89.91%,而4龄则只有13.33%和16.67%。菌株CQNr01的孢子能够成功附着在斜纹夜蛾幼虫的离体表皮上,但孢子在2龄幼虫表皮的粘附能力优于4龄幼虫;接种24 h起两个龄期的离体表皮上均开始有孢子萌发现象并有附着胞和芽管产生,并随着接种时间的增长芽管不断伸长,但相同接种时间下孢子在2龄幼虫表皮上的萌发率和附着胞产生数量明显多于4龄幼虫表皮。研究证明菌株CQNr01对斜纹夜蛾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差异主要源于斜纹夜蛾幼虫体壁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生测结果显示,在20℃、1.0×108孢子mL 1菌株CQM125菌液处理小菜蛾幼虫的LT50为3.97 d;25℃、5.0×107孢子mL 1菌液的LT50为2.44 d;在25℃下,第7 d的LC50为2.31×104孢子mL 1;接种处理后,20℃、8 d的小菜蛾死亡率为84.22%,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前6 d黑暗,后8 d光照。  相似文献   
8.
从实验室保存的真菌菌株初步筛选获得6株对葱蝇有一定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通过室内生测进一步测定不同菌株对葱蝇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下(1×107孢子/mL),菌株CQBb119的致死率最强,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致死率达到77.78%,僵虫率达到58.52%,致死中时(LT50)为6.10 d。使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的各个虫态,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葱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中时降低。在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LT50分别为5.48和4.94 d;LC50为1.35×106孢子/mL。菌株CQBb119对葱蝇成虫和蛹也有一定致死作用,但成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未能达到50%。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CQBb119对葱蝇幼虫具有良好杀虫活性,可以用于防控葱蝇的潜在生防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9.
柑桔溃疡病菌噬菌体XCP#-1检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根据噬菌体XCP#-1的特性以及寄主溃疡病细菌吸附和噬菌体增殖的原理,采用双层琼脂法测定游离噬菌体的数量变化来检测柑桔溃疡病无症材料。经过四川省12个县、市80个送检柑桔标样的噬菌体吸附或增殖检验,证实它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先进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地区亚洲韧皮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黄龙病是最严重的柑桔病害之一,现已威胁世界柑桔产业。已被证实在中国南部该病害通过嫁接和木虱传播。因此黄龙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基于外膜蛋白(omp)基因的PCR-RFLP的方法被用来研究中国南部各柑桔主产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各地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的omp基因产生了不同的RFLP指纹图谱,并对各地亚洲韧皮部杆菌的omp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亚洲韧皮部杆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即便在某一特定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差异。序列分析显示中国地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些结果对揭示中国柑桔黄龙病的流行病学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