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之东  范娜  白文斌 《种子》2022,(6):112-116+121
为建立粒用高粱耐盐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及田间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高粱对盐胁迫的响应。苗期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材料09305 R、67 B、363 C生长较好、生长速率快,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材料10337 B、吉16相对生长指标低,生长缓慢,耐盐性弱,其他材料生长特性介于两者之间;大田实验测定了高粱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的相关酶活性、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及苗期叶片Na+、K+含量。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条件下SOD、CAT含量与高粱耐盐性呈正相关;干物质积累量为成熟期>灌浆期>拔节期;其中高粱苗期是盐分敏感期,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耐盐材料表现出较强的生长能力,提高了干物质的含量;高粱幼苗Na+整体呈升高趋势。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性好的材料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盐敏材料;高粱叶片K+差异不显著;叶片酶活性与发芽率、发芽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7,根长与发芽势之间的相关性也较高,相关系数为0.87;10个特征根中第Ⅰ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1.38%,第Ⅰ主成分中发...  相似文献   
2.
4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矮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素、乙烯利、多效唑、矮脚虎4种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高粱矮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矮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矮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乙烯利矮壮素矮脚虎多效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山西省高粱田杂草防除难的问题,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山西省高粱田土壤封闭剂和茎叶处理剂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莠去津、金都尔和2,4-D丁酯单剂用量分别在6750、1350、1200 mL/hm2以下时,高粱出苗安全且除草效果好;莠去津和金都尔复配组合最优配比为5250 mL/hm2+ 900 mL/hm2。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单剂二氯喹啉酸、莠去津、二甲四氯、2,4-D丁酯除草效果较好且对高粱产量影响较小,使用剂量分别为750 g/hm2、2700 g/hm2、1500 g/hm2、 1050 mL/hm2;复配剂最优配比为莠去津2250 g/hm2+二氯喹啉酸 600 g/hm2、莠去津2250 g/hm2 +2,4-D丁酯300 mL/hm2和苯达松3000 mL/hm2+二氯喹啉酸750 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酶活性及高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微生物菌肥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将有机废弃物资源有效再利用,研究微生物菌剂对高粱不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对高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以T5、T6对脲酶的影响最大.在高粱生长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较高,分别为1.441、...  相似文献   
6.
几种茎叶除草剂防除高粱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粱田除草效果好、价格适宜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在高粱苗后6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6种茎叶除草剂的药效、安全性及成本。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对高粱均无明显药害;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对高粱田难防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41%和93.54%,成本为330元/hm 2;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对阔叶杂草防效显著,且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2.76%和91.52%,成本为300元/hm 2。高粱田苗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硒肥浸种对高粱的效应,以高粱品种晋杂18号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浸种对高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高粱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晋杂18号浸种,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能够促进幼根、幼芽的生长;亚硒酸钠浸种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对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浸种能够作为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的一项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快速培肥土壤的依据,为高产土壤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方法,在二年三熟种植区采用"秸秆还田+机旋耕(翻耕)"、"秸秆还田+60 m3/hm2牛粪+机旋耕(翻耕)"及"秸秆还田+60 m3/hm2牛粪+腐熟剂+机旋耕(翻耕)"等几项培肥措施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牛粪的基础上,增施腐熟剂可使小麦的SPAD值平均提高2.81%,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3.92%,单株干物质运转量增加8.07%,产量增加7.18%。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栽培矮秆耐密高粱品种‘晋杂34 号’生产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模式对‘晋杂34 号’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株距变小,拔节期和抽穗期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呈降低趋势,而采用宽窄行60 cm:40 cm 处理较等行距种植栽培处理,可显著增加抽穗期株高;可提高拔节期和抽穗期LAI、光合特性各指标;可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单株生物量;可显著提高枝梗数、千粒重和产量,比等行距栽培平均增产3.36%~18.81%。本研究表明,行距种植与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息息相关,采用宽窄行栽培措施可提高‘晋杂34号’光合特性,促进生长发育,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粒用高粱耐盐种质资源鉴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份高粱亲本材料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高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盐性。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高粱抗盐材料筛选和耐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品种耐盐基因开发提供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高粱亲本材料生长指标低于对照。不同品种降低幅度不同。相对发芽率的数值范围为0.27%~93.4%,相对发芽势数值范围为15.15%~97.4%,根长数值范围在0.3~4.5 cm,叶长数值范围为0.4~2.8cm;盐害系数数值范围0.026~0.794。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根据主成分分析,第一个主要成分是发芽成长因子;第二主成分是生长因子,第三主成分是耐盐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30株高粱菌株分为5类:高耐盐,耐盐,中度耐盐,盐敏感性和高盐敏感性。其中3560R,10337B和10612属于盐敏感品系,09305R和67B属于高盐品系。本研究还表明,高粱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苗高、生长速度、枯萎病指数、发芽率盐害指数、发牙势盐害系数等9项指标可作为高粱耐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