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经济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璨 《适用技术市场》2014,(3):165-166,169
就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关系展开讨论。以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理论解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最后,对两者目前在中国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尽管存在冲突,两者仍可并行不悖地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3.
巴西林业发展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巴西林业发展、森林资源管理及反贫困的进展和有关政策问题。林业产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反贫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西的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保护与利用并重,注重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巴西林业的经验及教训: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应重视不同部门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应当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应采取适当措施消除市场失灵,政府要有所作为;在森林资源保护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利益;巴西推行把对穷人的直接补贴与创造就业机会结合起来的减贫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业生产率的测度及评价,我国一般采用诸如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等部分生产率指标,“部分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的投入量的节约,但不能表示生产率的全部变化,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在投入要素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时更是如此。本文采用西方经济学的综合指标——总要素生产率,试对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产权制度分析——安排、变迁与绩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49年以后,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发生了多次变迁,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并讨论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产权制度是发展林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需要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产权的明确与清晰是集体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不是全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生产的特征,力戒产权制度变迁的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6.
<正> 营林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对研究营林业经济变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开展宏观经济决策无疑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拟以1949—1985年营林业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努力反映中国营林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1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0%,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6%。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是我国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宝库,是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地,是木竹生产基地,是果、茶、蚕桑、药材、木本粮油、林副土特产品的主要产区。此外,山区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据统计,山区的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前沿生产函数方法 ,利用安徽省金寨县 93个样本农户 1 978-1 997年资料 ,计量了样本农户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制度变迁的贡献等生产力发展指标 ,表明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可以通过生产力发展达到消除贫困的目标。制度变迁和技术效率是影响消除贫困的主要生产力因素 ,因此为了消除贫困进行的制度变迁要稳定且预期性强 ,积极提高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在现阶段尤其要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海省乐都县3个村105份土地退化成本效益调查问卷的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评估林业重点工程(尤其是退耕还林工程)和GEFOP12项目对农户总收入、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影响,从而达到监测林业重点工程和GEFOP12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结论显示,农户参于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对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没有产生显著影响,GEFOP12项目对样本农户的非农收入和总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对比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可以看出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明显地优于GEFOP12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唐学文  刘浩  刘璨 《农村经济》2017,(12):22-29
本文利用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区的1277个样本农户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测度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我们的经验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增加了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增加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总体上,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先升后降态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呈现出时空差异。在以后出台相关改革措施时,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