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椎板切除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术式,生物力学研究及长期;临床随访观察表明,该术式有以下两方面的缺点:(1)硬膜外大量的颁痕形成可导致二次医源性狭窄;(2)腰椎有失稳倾向[1]。因而近年来出现一些改良术式。我院自1996年6月~1999年12月应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6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6—66岁,平均44岁。病程40天~20年,平均2年9月。多数呈慢性起病,病情逐渐加重,均无明显外伤史。发病部位:L3-S10单纯腰椎…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凝血机制的改变被认为是诱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测定了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的部分指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对照组(NC):50例正常非孕妇女,20~40岁,平均27.5岁,为我院女职工。正常晚孕组(NP):50例正常妊娠妇女,22~35岁,平均27.2岁,均为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孕妇,妊娠28~36周,平均32.5周,对照组与正常孕妇均无血栓病史及家族史,取样时无其它疾病,各项体检指标正常。妊高征组(PIH):85例产科住院孕妇,其中轻度妊高征27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充分引流、尽早下床活动;随访患者,采用Odom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行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 ROM)检测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DI)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假体前后位移均<2 mm。临床疗效为优29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37%;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8.26±1.32)、(15.71±1.89)分,P<0.05;前后屈伸活动范围为(8.5±1.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5±1.2)°和(3.3±1.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发生异位骨化1例、假体融合2例;手术前后NDI评分分别为(43.7±3.8)、(20.1±2.9)分,P<0.05。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且可改善患者ROM及颈椎生理曲度、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Chance骨折,又称之为屈曲牵张性骨折,多见于高速公路安全带遇急刹车时上身突然前屈所致.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是脊柱骨折中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1].Chance骨折,特点是椎体和椎弓水平撕裂骨折,可伴有锁骨胸骨骨折,腹腔内脏器损伤及腹主动脉损伤[2]等多种并发伤,使诊断和处理较为棘手.Chance骨折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骨折,随着内固定及生物力学的方法,其治疗方法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秦祥德  徐成伟 《山东医药》2010,50(22):71-72
目的观察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方法采集23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观察组)和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在全自动血凝仪上用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同时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im-mer)。结果观察组PT、APTT、TT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Fib为(6.63±1.02)g/L,与对照组的(2.98±0.65)g/L相比P〈0.05;D-dimmer为(654.5±68.5)μg/L,与对照组的(145.5±22.5)μg/L相比P〈0.05。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结果26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2年,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轻度内翻。按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标准进行评分,评定为优11例,良13例,可2例,无差者,优良率92.3%。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 ,占小儿肘部骨折的 30 %~ 40 % 〔1〕。我院自 1992年至 1998年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43例 ,其中 36例采用手术治疗 ,疗效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 2 2例 ,女 14例。年龄 6~15岁。均系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 32例 ,超过 3周的陈旧性骨折 4例 ,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骨折移位程度按Gartland改进分类标准〔2〕,计有ⅡA 型 13例 ,ⅡB 型 10例 ,Ⅲ A 型 8例 ,ⅢB 型 5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 4例 ,桡神经损伤 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 5小时至 2 8天。新鲜骨折者…  相似文献   
9.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3例,其中36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15岁。均系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32例,超过3周的陈旧性骨折4例。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骨折移位程度按Gartland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折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糖尿病骨折组,n=90)、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n=90)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均有可比性的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n=90)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膜颗粒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等含量或活性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糖尿病骨折组Fib、D-dimer、vWF、GMP-140、F1+2和TAFI的测定值分别为(5.3±1.4)g/L、(1 350.1±88.3)ng/mL、(161.9±6.6)IU/dL、(21.8±2.5)μg/L、(1.6±0.5)nmol/L、(30.5±3.8)μg/mL;糖尿病组的相应测定值分别为(4.1±1.2)g/L、(880.5±35.6)ng/mL、(123.6±5.5)IU/dL、(18.9±2.3)μg/L、(1.3±0.3)nmol/L、(28.3±2.9)μg/mL,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测定值分别为(2.5±0.6)g/L、(145.7±22.5)ng/mL、(96.8±4.5)IU/dL、(13.8±2.1)μg/L、(0.8±0.2)nmol/L、(26.4±2.5)μg/mL,糖尿病骨折组和糖尿病组的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F=141.70、10 396.17、3 072.95、277.67、116.05、39.06,P<0.001),且糖尿病骨折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增高(18.5±2.7);糖尿病骨折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浆TFPI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6.2±1.3,17.3±2.1,18.5±2.7,U/mL),且糖尿病骨折组较糖尿病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8,P<0.001).结论 骨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活性增强,高凝状态加剧,进而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