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欢  封燮  常雅晴  张丹  王蕾  郑玉光  郑倩  郭龙 《中草药》2023,54(11):3676-3684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基原白芷药材(白芷Angelica dahurica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的化学成分,为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方法及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芷和杭白芷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基原白芷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白芷和杭白芷药材中的花椒毒酚、水合氧化前胡内酯、白当归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和异欧前胡素9种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一步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芷与杭白芷进行区分与比较,寻找差异化合物。结果 建立了不同基原白芷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所建立的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多成分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白芷和杭白芷药材中所含香豆素类成分种类无差异,但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佛手柑内酯、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和花椒毒素为白芷和杭白芷药材间的差异性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和鉴别二者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基于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4岁,反复腰痛、浮肿十余年,伴尿频、尿急5天入院。既往患多发性肾囊肿、肾病综合征。体检:BP20/9.3kPa,慢性重病容,贫血貌,头颅五官无畸形,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左上腹及中下...  相似文献   
3.
BOPPPS教学模型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型,学生积极的参与式互动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反馈,有助于教师更加高效的进行课程教学。本文以推拿学中的代表性手法■法实训教学为例,探讨BOPPPS教学模型在推拿学课程的有效构建,优化课堂导入,明确教学目标,激励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进一步优化推拿学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选择正常人34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检测空腹(FPG)及服馒头后两小时血糖(PPG),血浆Amylin,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测肝功、肾功、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胰淀素的水平较正常人增高,餐后更明显,且与胰岛素的分泌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胰淀素水平的改变,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乌梢蛇的头部及体部鳞片的微形态鉴别,将乌梢蛇与其常见的混淆品进行区分,为乌梢蛇药材和饮片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用基恩士数码成像显微镜对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头部鳞片进行3D观察,采用景深合成技术与大图拼接技术相结合,拍摄高清特征图。用光学显微镜对体部鳞片的端窝、薄膜囊、乳头突以及纵直纹理进行观察,并通过成像系统拍摄其特征图。最后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以上结果进行验证,保证微形态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市场上乌梢蛇品种混乱,主要有以下几种伪品:滑鼠蛇、灰鼠蛇、Cerberus rynchops (Colubridae)、王锦蛇、黑眉锦蛇等,与之前报道的伪品有所不同。结论:通过微形态鉴别能够很好区分乌梢蛇及其混淆品药材和饮片,并且鉴别特征稳定不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郑倩  金奕 《护理学杂志》2015,30(2):14-16
总结了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优势,介绍了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分别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更能提高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一种病理改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加[1],约1/3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2]。美国大学胃肠病学便秘小组定义便秘为"不满意的排便,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而有之。"[1]。便秘的原因很多:胃肠动力的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摄入过少,或者其中的粗纤维和水分不足;肠黏膜的敏感性降低,不能适时地引起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早产儿生后早期母乳各大营养成分变化的特点,初步探讨提供早产儿个性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70人的母乳140份,用MIRIS母乳分析仪检测母乳中宏量营养成分及能量,比较不同早产儿性别、乳母年龄和不同分娩方式初乳和过渡乳母乳营养成分的差异及随着出生天数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1)早产母乳中初乳蛋白质含量大于过渡乳(P<0.01);初乳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低于过渡乳(P<0.05)。2)≤ 30周早产初乳蛋白质含量最高,与30+1~33+6周组和≥3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周早产初乳能量显著低于30+1~33+6周(P<0.05),而脂肪、碳水化合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胎龄的三组过渡乳中蛋白质、脂肪、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水化合物分别为(6.28±0.57)、(6.61±0.43)、(6.36±0.81) g/100 ml,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母乳营养成分含量在孕母生育年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线性拟合后发现母乳中蛋白质在生后持续下降,其折点天数在第11天,同时,线性拟合发现脂肪、糖类和能量含量呈增长趋势,脂肪变化的折点在出生后第9天,而糖类以及能量在出生14 d内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结论 早产初乳、过渡乳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母乳营养成分含量与孕母生育年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无相关性。早产儿早期蛋白质累计缺乏以及蛋白质/热卡比例较低,且早产母亲母乳成分的个体差异较大,应该对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和热卡密度进行“目标性”强化,对母乳添加剂添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