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7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缺损94例,男59例,女35例;年龄11~72岁,平均39.4岁。骨缺损部位:胸腰椎38例,跟骨25例,胫骨15例,股骨7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5例,近节指骨1例。骨缺损原因:骨折塌陷复位后骨缺损63例,骨髓炎20例,骨囊肿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缺损范围为1cm×1cm~4cm×20cm,用CPC填充修复,CPC充填量为3~42g,其中单纯CPC填充修复74例(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38例,骨折复位后空腔充填25例,良性骨肿瘤病灶刮除后充填11例),载药CPC填充修复骨髓炎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9.6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未见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切口无瘙痒感。随访时X线片显示,植入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界面处未见间隙存在,骨缺损处的解剖形状完全或大部分恢复,未见脱落现象,随访时部分患者CPC部分降解成骨。9例发生术后伤口渗出,为淡黄色清亮稀薄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经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理想的骨替代品,载药CPC是治疗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通用实验室生物发酵罐罐体材料,结构,安全装置。不同发酵罐系列对搅拌叶桨的要求和搅拌电机的安装方式。  相似文献   
3.
肠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内毒素等激发的炎性瀑布反应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肠缺血及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肠缺血的早期监测及其损伤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27例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术前应用全身敏感抗生素,局部彻底清创后植入载体抗生素,伴有软组织缺损者予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加强营养、高压氧等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年2个月。创口均愈合,无分泌物流出,肢体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术后4周骨折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新骨痂生成,术后12个月除1例肱骨骨折,1例胫骨骨折,2例尺骨骨折不愈合外,其余骨折均愈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4例骨折不愈合者予自体髂骨植骨术,4例骨折均已愈合。[结论]综合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发性硬化(MS)进展型患者不同表型NK细胞亚群对临床主要治疗方法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分离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 以流式细胞术根据表面抑制性受体CD94/NKG2A表达情况分为两个亚群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分别加入IFN-β, 测定两个亚群表面CD94/NKG2A变化及细胞增殖, 同时检测两种亚群分泌IL-10和TGF-β情况.结果: CD94/NKG2A阳性表达的NK细胞占25.5%, 其中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分别占其中的23.6%和76.4%.加入IFN-β, CD94/NKG2A-bright组增殖率明显低于CD94/NKG2A-dim组, CD94/NKG2A表达峰度变化不大.CD94/NKG2A-dim组中CD94/NKG2A表达显著增加.两个亚群分泌的IL-10和TGF-β与未刺激组相比, 均有明显差异.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组间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IFN-β通过诱导NK细胞CD94/NKG2A表达在非特异免疫系统中抑制NK细胞; 同时刺激IL-10 和TGF-β分泌进一步发挥对免疫系统的抑制.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对IFN-β反应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表明,针刺方法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组织水肿、炎性反应、缺血缺氧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继发性损伤。本研究将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改善微环境抑制因素与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等多方面进行阐述。针刺方法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黄洗剂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诊断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银黄洗剂湿敷,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皮肤颜色、患肢肿胀、硬索结节及疼痛的评分)、相关实验室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降低炎性反应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黄洗剂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炎性反应,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形细胞(HSC)LI90细胞(HSC-LI90)Ⅰ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5、2.0、4.0g/kg等不同剂量抗纤复方灌胃大鼠,制备药物血清,作用于HSC-LI90细胞48h,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检测Ⅰ型、Ⅳ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的表达,并用酶图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结果:(1)抗纤复方不同浓度药物血清能抑制HSC-LI90细胞Ⅰ型、Ⅳ型前胶原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基因表达(P<0.05或P<0.01);(2)能增加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P<0.01);(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及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1)抗纤复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2)抗纤复方抑制HSC-LI90细胞TIMP-1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免疫杀伤中LAK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及黄芪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进一步探讨LAK细胞攻击Hela细胞后的归宿及黄芪多糖(APS)的影响。方法:分别以IL-2和IL-2、APS激活的LAK细胞与Hela细胞共育,用电镜和电脑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测定LAK细胞的存活、坏死、凋亡细胞及各期凋亡细胞不同时段的体密度。结果:对照组16小时Hela细胞大部分死亡,LAK细胞本身死亡57%。8、16小时实验组LAK细胞存活、坏死、凋亡细胞各自的体密度与对照组比均有差异(P<0.05)或明显差异(P<0.01),各期凋亡细胞的体密度也有差异或明显差异。结论:APS可降低LAK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的体密度,尤其是典型凋亡细胞的体密度,为抗肿瘤应用APS提高IL-2/LAK细胞的活性提供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0.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所指的肝病实际上包括多种现代医学之肝脏和非肝脏病变所发生的多种病证或疾病,涉及内科、妇科、肿瘤科、儿科等专业领域.自古中医药对于各种肝病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养生预防等有很多论述,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在某些方面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