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1 Tα1)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性gp130(sgp130)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10例HCC经Tα1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血清sIL-6R、sgp130的动态改变。结果:PHC患者血清sIL-6R、sgp130水平较对照组(NC组)明显升高,Tα1联合TACE治疗后PHC患者生存率提高,治疗结束后sIL-6R、sgp130水平较单用TACE明显下降,结论:监测sIL-6R、sgp130水平能反映HCC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判定预后;Tα1联合TACE能提高患者生态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改变与出血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瑞典MEDONIC CA62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的MPV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组MPV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MPV值升高的肝硬化患者有出血倾向,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出凝血机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良性和恶性腹水中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 (SIL 2R)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0例良性、2 4例恶性腹水病人的腹水中SIL 2R与INF表达。结果 良性腹水中SIL 2R与TNF含量分别为 12 10 2 0± 2 6 3 72U/ml、79 32± 2 2 39ng/L ;恶性腹水中SIL 2R与TNF含量分别为 6 10 36± 189 2 3U/ml、2 0 0 1± 2 2 2 5ng/L ;良性腹水组SIL 2R与TNF浓度均明显高于恶性腹水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联合检测两者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2 %、83%、90 %。结论 检测腹水中SIL 2R与TNF含量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星状细胞株(HSC-T6)前胶原α1(Ⅰ)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PPARγ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对照组和15d-PGJ2处理组,TGF-β对照组和15d-PGJ2处理组均给予TGF-β因子(终浓度3 ng/ml)共孵育6 h,15d-PGJ2处理组再用1、2、3μmol/L的PPARγ激动剂15d-PGJ2作用24 h。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观察分析各组间肝星状细胞PPARγ、前胶原α1(Ⅰ)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5d-PGJ2能够显著上调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15d-PGJ2处理组的相对吸光度值较空白对照明显升高(P<0.05),而TGFβ-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TGFβ-刺激下,TGF-β对照组前胶原α1(Ⅰ)mRNA水平均升高,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5d-PGJ2处理组细胞前胶原α1(Ⅰ)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TGFβ-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能够通过上调PPARγ表达而抑制前胶原α1(Ⅰ)转录,提示PPARγ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常有患者问:体检报告中的异常指标是疾病的预警还是一般的状态变化?是要立即处理,还是只定期复查就好?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说明. 窦性心律不齐不是病勿担忧 窦性心律不齐简单说是指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快慢出现明显不齐整,窦性心律不齐严格地说不是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初诊CHB患者436例,分别采用雅培I2000和M2000试剂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HBcAb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依据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患者肝脏炎症程度进行G分级;Spearman法分析血清HBcAb水平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BcAb水平对肝脏炎症G分级的影响;ROC曲线评估血清HBcAb诊断中重度肝脏炎症(G_(2-4))的效能。结果 CHB患者血清HBcAb水平随肝脏炎症程度G分级G_(0-1)级[(10.33±2.16)S/CO]、G_2级[(11.01±1.95)S/CO]、G_3级[(11.57±1.51)S/CO]、G_4级[(11.85±2.21)S/CO]逐渐升高(P0.05);187例HBeAg阳性患者中,G_(0-1)级[(8.95±2.72)S/CO]、G_2级[(10.35±2.08)S/CO]、G_3级[(11.53±1.65)S/CO]患者血清HBcAb水平逐渐升高(P0.05);249例HBeAg阴性患者中,G_(0-1)级[(11.13±1.23)S/CO]、G_2级[(11.45±1.75)S/CO]、G_3级[(11.64±1.19)S/CO]及G_4级[(11.85±2.21)S/CO]患者血清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cAb水平与HBeAg阳性患者G分级呈正相关(r=0.414,P0.001)、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r=-0.440,P0.001),HBcAb水平与HBeAg阴性患者G分级无线性相关(r=0.096,P=0.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HBcAb是HBeAg阳性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脏炎症的危险因素(OR=1.392,95%CI:1.190~1.627,P0.001),其对HBeAg阴性患者肝脏炎症程度G分级无明显影响(OR=1.311,95%CI:0.933~1.843,P=0.08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cAb以10.11S/CO为最佳截断值,诊断中重度肝脏炎症的AUC为0.72(95%CI:0.639~0.799,P0.001),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56.4%。结论血清HBcAb水平与HBeAg阳性初诊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明显相关,其水平升高是HBeAg阳性CHB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脏炎症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此类CHB患者中重度肝脏炎症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衰的·I盏床疗效。方法:将18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通过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NE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磷酸肌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组),心功能NAYA分级改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提高,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指标下降(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5岁,主诉"体检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年"于2017年8月23日入本院。患儿2年前体检发现抗-HCV阳性,当时无纳差、乏力、腹胀、恶心等不适,未治疗,定期每6个月于本院门诊复查。2017年8月10日于本院门诊随诊检查肝功能:ALT 37 U/L,AST 47 U/L,HCV RNA:2 954 969 IU/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Abbott m2000全自动核酸检测仪,雅培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指标生长速率, 为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城区营养良好人群中进行抽样, 共260名纯母乳喂养婴儿进行0~12 月龄生长发育监测, 包括体重、身长、头围测量和喂养情况调查, 共完成16 次随访。结果 母乳喂养婴儿0~12月龄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为生后3月龄内。成都市婴儿身长、体重和头围增长值在绝大多数月龄与2007年中国六城市资料和2006年WHO标准接近。但成都市男婴和女婴身长增长值在5~7月龄均显著落后于2007年中国六城市资料, 同时, 9~12月女童体重和男童身长增长值低于WHO标准。结论 成都市城区母乳喂养婴儿生长发育轨迹与WHO的标准基本一致, 但在部分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潜能尚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尚佳 《中原医刊》2004,31(23):38-38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较少见,早期诊断较困难。1986年2月-1999年3月我院经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结合活检和手术病理确诊2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58%。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