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益气破血法组方的中药参元丹与合心爽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观察参元丹对去氧肾上腺素 (PHE)诱发家兔主动脉环组织痉挛的拮抗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的关系。方法 :临床入选患者均为不稳定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未能控制而住院的患者 ,符合WHO标准 ,并有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动态变化证据 ;维持原来抗心绞痛西药不变 ,随机分组 ;治疗组以参元丹煎剂治疗 ,对照组采用合心爽治疗。实验研究采用家兔离体主动脉环灌流的方法 ,以PHE诱发组织肌条痉挛 ,观察参元丹对PHE的拮抗作用及其是否具有动脉血管内皮依赖。同时观察参元丹拮抗PHE引起家兔主动脉环收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参元丹及合心爽对UA血瘀证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两者在缓解心绞痛方面疗效相近 ,参元丹组在证候积分下降方面优于合心爽组。参元丹对内皮完整及去内皮家兔主动脉环PHE引起收缩均有拮抗作用 ,对内皮完整动脉环作用明显强于去内皮动脉环 ,其作用明显强于香丹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 ;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参元丹治疗UA血瘀证方面可能独具优势 ,可以更好地提高UA血瘀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参元丹具有拮抗PHE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 ,可能是其重要的疗效基础 ,其作用部分需要内皮功能参与。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疼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红旭  金玫 《北京中医》1998,17(4):14-15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医医院自2003年4月3日至5月2日先后开设发热门诊及SARS病区,先后收治发热患者900余人次;其中SARS确诊患者19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诊疗情况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中药注射液(TCMI)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8个数据库收集常规治疗联合TCMI(治疗组)对比单纯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UA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9项RCT,3 40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对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排序为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对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排序为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液+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对减少纤维蛋白原(FIB)排序为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对降低C反应蛋白(CRP)排序为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对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排序为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亚组分析结果与整体Meta分析基本一致。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液可改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情况,同时对FIB,CRP,hs-CR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不同中药注射液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刘红旭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刘红旭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门诊治疗冠心病兼失眠的处方,通过筛选、收集病历建成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以客观分析其治疗经验。结果最终共筛选出251首处方,得出高频药四气、五味、性味及归经、关联规则核心药对组合,及3首核心处方。结论刘红旭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以本虚(气)、标实(痰、瘀)为基本病机,以补气、豁痰、活血,配安神为法,以"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安神定志汤"3首核心处方为主,并根据辨证随症加减,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气逐瘀方(参元丹)对缺氧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miR-24/Bim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Lipofectamine2000转染miR-24 mimic/inhibitor至心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参元丹组、参元丹+miR-24 mimic组、参元丹+miR-24 inhibitor组,治疗组予参元丹含药血清干预。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LDH、CPK活性,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qRT-PCR检测心肌细胞miR-24、Bim mRNA表达。结果与低氧组相比,参元丹组、参元丹+miR-24 mimic组、参元丹+miR-24 inhibitor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培养基上清液LDH、CPK活性(P<0.05),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0.05),升高心肌细胞miR-24 mRNA表达(P<0.05),降低Bim mRNA表达(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参元丹+miR-24 mimic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参元丹能够减轻缺氧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iR-24表达,同时抑制其靶基因Bim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是指心房丧失了正常规则协调而有节律的跳动,而代之快速的细小而零乱的节律,以每分钟350~600次的不规则的异位节律点激动,使心房部分心肌纤维呈现出一种极不协调的乱颤。临床特征为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和脉搏短绌。其发病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触发因素来源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和心房组织连接处的肌袖的异位兴奋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再灌注损伤现在愈来愈引起心血管医生的重视。如何防止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包括缺血性预适应(IPC)、药物性预适应、中药预适应几个方面。预适应能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对再灌注损伤提高耐受能力、明显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3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与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与造影特点.方法:病例为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113例.全部患者经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按常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关系.结果:113例患者中51例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62例经股动途径完成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及梗阻病变患者血瘀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者,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增加,血瘀证、痰阻证、痰瘀互阻证及气虚证明显增加.有冠状动脉狭窄及梗阻病变患者暗舌、弦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者,暗舌、弦脉出现频率随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滑脉亦有类似变化趋势,与血瘀、痰阻证出现的规律一致.结论:血瘀证是冠状动脉异常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临床证候,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增加,血瘀证、痰阻证、痰瘀互阻证及气虚证明显增加,舌脉的变化从中医症状学的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冠状动脉病变发展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