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访者:申都大厦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是三层的厂房车间,九十年代将其改造成六层的办公楼,如今算是第二次改造了。两次改造有哪些不同?田炜:申都大厦第一次改造主要是基于功能上的改造,由过去的厂房变成了办公楼,同时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在顶层加建了两层,底层由于层高较高,于是挖出一个半地下室。这次改造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包括办公区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的位置感知分簇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炜  杨震 《通信学报》2010,31(3):25-3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位置感知分簇算法(LACA,location awareclustering algorithm).算法引入角度比和距离比2个感知参数,使节点通过其所在的位置自主地决定是否作为簇头,通过了NS2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LEACH和GAF算法相比,LACA不仅提高了网络能量有效性,延长了网络寿命,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孤立节点的产生,确保了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沈鑫  田炜  鲁斌  刘剑 《低压电器》2014,(20):78-82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动变桨距系统超级电容后备电源性能难以测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厂内后备电源测试装置,并利用某种具体型号的电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对超级电容后备电源的性能(电容变化电压、顺桨时间、电机电流等)做出测试,根据该测试进行后备电源的设计,该设计能够满足变桨系统的顺桨要求,进而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动变桨系统超级电容后备电源性能难以测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厂内后备电源测试装置,并利用某种具体型号的电容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后备电源的设计,能满足变桨系统的顺桨要求,进而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用修正的日冕模型,考虑原子的亚稳定态结构,计算了聚变等离子体内杂质碳原子及其离子的辐射损失。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内电子温度小于100keV时,在等离子体装置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考虑杂质原子、离子的辐射功率损失。它对聚变等离子体系统的局部能量平衡和总能量损失的贡献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域合成法生成高度起伏遵守Alpha-stable分布的粗糙土壤表面,运用矩量法研究了锥形入射波入射时粗糙土壤表面的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了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关系,分析了稳定性系数、归一化尺度参数、互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土壤湿度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性系数、归一化尺度参数、互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土壤湿度对散射系数均有较大的影响,遵守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储气库注采管柱在高速气流作用下易于发生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展注采管柱N80材料疲劳可靠性试验研究。在MTS810试验机上完成针对N80材料储气库注采管柱的拉-拉疲劳实验。通过多级加载疲劳试验法,获得N80储气库注采管柱疲劳分组加速试验数据,采用概率分析模型得到N80材料的S-N曲线。提出基于古德曼曲线预估材料疲劳寿命极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可靠地预估材料不同加载条件下对应的最大应力水平、应力幅值及应力比等参数,为加速疲劳试验、提高试验效率提供一种参考方法。给出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多级加载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通过多级加载疲劳试验获得储气库注采管柱N80油管试件的疲劳寿命样本数据,并采用可靠性模型给出试验材料的概率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P-S-N曲线。  相似文献   
8.
3MK8314梯形环斜端面数控磨床是由我院设计并与重庆磨床厂、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联合研制的,用于楔形活塞环和梯形活塞环斜端面粗、精加工一次完成的全自动型数控磨床(见图1)。是机电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并被列为重庆市重点机电一体化产品。该机已于1991年12月18日通过部、市级技术鉴定。鉴定结论:“这台机床是国内首台自行开发研制的全自动数控活塞环斜端面专用磨床。总体设计方案先进、布局合理、加工工件的精度及粗糙度能满足产品图纸在求,填补了国内这类机床的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八十年代末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对提高国内梯形环和楔形环的斜端面加工精度、减轻操作工人劳动强度、替代进口、提高行业装备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意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地面集输工艺优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化、商业化、数字化的煤层气田,该气田边试验、边开发、边建设的发展模式给地面集输系统的合理布局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根据煤层气田的地质、气藏特征及气质组分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提出了地面建设新模式和地面集输工艺的优化措施:①简化低压集气工艺;②成功应用非金属管材;③采用井间枝上枝串接工艺;④采用越站集输工艺;⑤实现自动化控制及数字化管理;⑥应用三甘醇脱水技术;⑦采用集成过滤分离器;⑧煤层气集中处理、规模化外输;⑨实行低成本开发。同时,还对在实际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采气管线积水问题、气质净化问题、压缩机的适应性问题、湿气计量问题、山区电力线路与采气管线的敷设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采气半径与集气站数量的关系问题、煤层气田标准化设计及模块化建设问题、压缩机的备用问题和煤层气销售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