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船用吸附式制冰系统的模拟仿真以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船用6160A型柴油机为热源,设计了一台发动机余热驱动的用于渔船上鱼类保鲜的吸附式剖冰系统。该系统中的吸附工质采用了块状活性炭,对系统的模拟仿真以及试验结果表明,回热回质可以显著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在具有回热回质的条件下,当系统的循环时间为50min时,所得到的制冷量为1.93kW。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数量都很大,同时还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都存放于其自身的数据平台中,有的信息甚至能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切身利益,在进行多个用户的信息系统开发中,经常会有例如信息量共享的现象出现,而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就是信息量巨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对信息进行一定的保障,已经成为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安全环节。文章重点对信息管理系统在用户使用和系统安全策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传热传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惠  吴静怡 《新能源》1999,21(11):28-33
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中吸附床传热传质研究的发展及现状。将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分为3类进行了讨论:(1)均匀温度场模型;(2)均匀压力场模型;(3)非均匀温度场和压力场模型。以具体的吸附器结构为例,详细描述了不同数学模型的前提建模方法和适用范围,指出了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值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低温下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电阻率和热电势是三个重要的物性参数。精确而快速测量上述参数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能测量低温下固体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电阻率和热电势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低温量热器和电子测量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包括试样、测温夹具、热汇和试样加热器、可控温热补偿屏、真空腔、内杜瓦及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打印系统等。试样的长度可变化(30~80mm),截面积也可变化(0.1~6cm~2)。它可以测量零点几到数千W/m·K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只要在内杜瓦中充装LN_2、LH_2、LHe,就可以测量从这些液化气体温度到室温范围的上述三个物性  相似文献   
5.
吸附剂固化的发展与固化活性炭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剂的固化成型被认为是增大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一个可行的方法。本文一方面综述了吸附系统中吸附剂固化的发展现状,讨论各种固化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总结了在我们实验室所涉及的活性炭固化研究工作,给出了以块状活性炭一甲醇为吸附工质对时比较合适的固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提出并构建了一种用于低温储粮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利用该系统在中央储备粮某直属粮库进行了低温储粮实仓实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16~21MJ/m2的太阳辐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平稳地向粮仓输送14~22℃的冷空气,系统的日平均制冷功率约为3.25~4.43kW,太阳能制冷系数约为0.096~0.131,包括粮仓送风风机功耗的电制冷系数约为2.03~2.77。与目前的谷物冷却机相比,太阳能制冷低温储粮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热力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750W实验样机(系统A)进行了过渡季节运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系统供热性能系数、太阳集热效率和各主要部件的有效能损失系数以及系统的有效能效率等热力学指标,对各部件可加以完善的潜力做了量化分析,为整套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根据分析结果,研制了小型化400W实验样机(系统B)并加以实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套系统各主要部件的有效能损失以压缩机(其有效能损失系数,系统A为40%,系统B为34%)和太阳集热/蒸发器(其有效能损失系数,系统A为21%,系统B为37%)为最大,然后依次是冷凝器(其有效能损失系数,系统A为11%,系统B为8%)和热力膨胀阀(其有效能损失系数,系统A和系统B均为5%)。因此,压缩机的合理选配、集热器的优化设计是提高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技术--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静怡@王如竹一、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及其关键技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方面决定于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露地栽培农作物的季节或地区,利用特定的太阳能温室设施创造出适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小气候环境,从而达...  相似文献   
9.
针对上海市生态建筑示范楼,介绍了太阳能供热水、空调、地板采暖、自然通风复合能量系统的设计及主要部件。同时根据已经获取的实验数据,分别针对夏季、过渡季、冬季分析了太阳能复合能量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一种基于Renesas单片机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中央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设计.硬件设计着重于系统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控制算法以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和过热度偏差变化为输入量,以电子膨胀阀开度变化以及变频器运行频率为输出量,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保持较低的过热度,最大限度地利用蒸发器的面积,有效地管理压缩机运行,实现压缩机容量调节,使系统得到合理匹配及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