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交通运输   10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项贻强  宋雨  薛静平 《公路》2003,(5):38-40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案是全桥成败的关键,以千岛湖南浦大桥为工程背景,给出了该桥施工采用的塔架斜拉索扣挂拼装系统和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的方案,并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更能符合实际的受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焦山门大桥三跨斜交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单悬臂T梁桥的实桥试验研究,利用文献「1」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该桥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实桥试验的方案,方法以及试验成果。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斜交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单悬臂梁桥的理论和方法进一种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简单方便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效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贻强 《中国公路学报》1999,12(4):45-49,113
介绍了中等跨径桥梁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研制设计高度高效空心板梁的要点,方法及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受力分析方法的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安大桥主桥5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为背景,对其横向应力分别采用传统的平面框架法和空间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关键截面平面框架法得到的横向应力远大于空间有限元法,在实际设计计算中须谨慎使用平面框架法。  相似文献   
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强度和受力性能的分析结果。建立了适用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的有限元简化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跨高比、有效预应力和加载方式这3种参数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性能以及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跨高比对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无明显影响,增大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能显著提高梁的开裂和极限荷载,加载方式对梁的受力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层合单元理论在预应力混凝土斜弯桥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篇提出的层合单元理论,对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交桥和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箱梁桥分别进行了空间分析,并与按SAP通用程序所得的值一平面杆系理论计算的值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本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十分有效地分析斜弯桥梁的空间效应,而且具有单元少,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项贻强  黄志义 《交通科技》2001,(1):31-34,36
结合一座典型的悬拼式预应力砼T型刚构桥存在的预应力不足、桥面开裂、桥梁悬臂端下挠等病害,给出了该桥型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计算的主要方法及结果,提出了加固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50 m刚架拱桥承载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嵊州市南桥50m刚架拱桥承载能力评价的主要方案和方法,给出了理论检算的结果及静载试验的测试值。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及裂缝观测表明:该桥达不到汽车-20级、挂车-100的承载要求,建议知在加宽的同时,对现有桥梁进行必要的加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模态曲率的概念,构造结构损伤指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1座设定主梁不同位置发生损伤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利用构造的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的识别精度与参与计算的模态振型及节点间距有关。应选择在损伤位置振幅较大的模态振型,而避免平衡位置处于损伤位置或附近的模态振型。该方法对结构的早期损伤可进行定性判断,结构损伤指标随结构的早期损伤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长幅度逐渐变小,当结构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损伤指标不再增大,而在渐近线附近波动。节点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不影响损伤位置的识别,甚至可以确定损伤程度,但可能会反映不出损伤对其临近区域的影响;节点间距过大,可能发生漏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