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3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冲裁模具具有制造容易、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还介绍了模具设计和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进口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氧化反应器中钛制搅拌器的正常工作,对钛制搅拌器桨叶在运行中断裂脱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叙述了桨叶修理的方法和要求。经修理后的桨叶投入生产使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石墨高速加工机床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国外石墨高速加工机床的主要机型及其基本性能,为石墨高速加工机床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动力学和锯切破碎机理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单颗粒金刚石划痕,单个刚石结块切削石材的系列实验,测量并分析了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时的切削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颗粒金刚石和单个金刚石结块以及不同切削路径切削时的切削力不同的特征,反映了切削断裂过程性质的变化。金刚石浓度低和金刚石颗粒直径小时金刚石磨粒形状和切削方位对切削力有较大的影响,减小切削深度,使用切削液,在已切削表面上切削时,切削力下降,在框架锯锯切中,单颗粒金刚石承受载荷不高,考虑到磨粒切削干涉和重复切削的影响,单颗粒金刚石承载大约在5-15N之间。  相似文献   
5.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工作液的电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添加电解质的工作液电导率与加工效率及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表明随着电导率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加工效率存在最佳值。通过测定电极丝的损耗曲线,证实工作液的电解镀覆作用能减少电极丝的损耗和增加其寿命。  相似文献   
6.
刀具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涂层技术的进步,刀具单涂层向着多元多层及纳米复合技术的方向发展。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纳米技术刀具涂层是近来研究的热点,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低摩擦系数的软涂层刀具的开发为刀具涂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人造金刚石表面进行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Cu处理后 ,用SEM观测镀后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及镀层界面 ,并测试分析了镀后金刚石的抗压强度和抗热蚀能力。结果表明 ,盐浴镀Ti的镀层与金刚石的结合界面比化学镀层更为致密 ;经化学镀后的金刚石抗压强度明显提高 ,镀Ti和镀Ni的金刚石抗热蚀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广东工业大学印制电路板精密加工实验室对机械钻削PCB微孔的研究工作进展。研究了PCB机械加工的加工过程、钻削力、钻削温度和钻削质量;分析了钻头磨损与断针的主要特征及原因,分析了钻削机床的动态性能,提出了印制电路板高速数控钻床的设计原则,设计制造出了具有钻削力测定、快速更换主轴等功能、主轴最高转速为250 min的印制电路板超高速超微细钻床。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U形地埋管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实验平台,研究了该地区不同运行工况下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启动运行特性、制热性能系数COP、地埋管内循环水温度恢复规律、单位井深换热量及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影响半径.结果显示,该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供热工况下从启动到进入稳定换热的时间为6~9 h,连续和间歇运行工况下COP的平均值分别为3.47和3.56,间歇运行工况下两个实验井的单位井深换热量比连续运行工况分别提高了6.6%和9.4%,两种U形地埋管换热器在48 h内的热影响半径均在0.5~1.0m之间.  相似文献   
10.
汽车后背门内板结构起伏大,塑性成形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场复杂。结合板料开设工艺孔附近区域应力状态的理论分析,运用局部应力释放的方法,在产品四角和中间结构突变区域进行材料切除和开孔,改善了材料流动不均匀,缓解了局部应力集中的缺陷。利用有限元建模进行了多方案对比模拟分析,并与现场试模进行相互验证,重点考察了非圆形状的异形工艺孔及其位置布局对局部应力释放的作用。在现有模具拉深筋和模具压边圈压边力不调整的情况下,优化了带异形工艺孔的多边形坯料,解决了产品冲压成形过程中内部破裂和边缘起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