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通碳素钢在CSP连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CSP机组上,通过普通碳素钢(Q235)的轧卡试验研究了该钢在连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高温区的两道次大变形使原始铸造树枝晶通过再结晶基本实现了奥氏体的等轴化和组织的均匀化;进一步变形可继续细化原始奥氏体并最终获得晶粒尺寸约为30μm的、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在CSP工艺中,原始奥氏体组织细化可能与精轧总压下量高、单道次变形量大、应变速率高及钢中出现异常析出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EAF-CSP流程钛微合金化高强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毛新平  孙新军  康永林  林振源  周健 《钢铁》2005,40(9):65-68,76
珠钢采用Ti微合金化技术在EAF—CSP流程上成功地开发出屈服强度为450~700MPa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系统地研究了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并分析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钛含量增加或成品厚度减薄钢板的屈服强度显著提高,最高达到695MPa;钛的质量分数低于0.024%时对屈服强度影响不大;当钛的质量分数低于0.045%时.钢板屈服强度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晶粒细化,而当钛的质量分数大于0.045%后,钢板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来自于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相关热力学数据推导出μ相(Fe7Mo6)和λ相(Fe2Mo)在α铁中的固溶度积公式,同时考虑Fe7Mo6 和Fe2Mo的形成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式,推导出在不同温度范围钼在α铁基体中的平衡固溶度公式分别为:log([Mo]α) =3.003-1961/T(899~1199 ℃); log([Mo]α)=2.752-1562/T(311.6~899 ℃).这些公式在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Thermo-Calc和相关文献的测试数据,推导出β-锰和α-锰在奥氏体中的平衡固溶度公式分别为:log[Mnβ]r=2 033-249 4/T,log[Mnα]r=1 931-161 5/T,锰在铁素体中的平衡固溶度公式为:log[Mn]α=1 637-584 0/T,它们在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侯豁然  刘清友  孙新军  董瀚 《钢铁》2004,39(1):44-46,71
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普通碳素钢Q235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单道次变形实验,对变形后的试样采用三种不同的介质以不同冷却速度进行淬火,分别为水、-60℃的干冰酒精溶液和含50%NaCl的冰盐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冷却速度对淬火后的组织状态影响很大。在冰盐水中淬火,钢的淬透性较高,变形后原始奥氏体状态基本上得到保留。在干冰酒精中淬火钢的淬透性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在工业化生产中对α钛富氧层厚度预测和控制,通过实验研究α钛富氧层在高温空气环境中的形成及增厚过程,讨论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作用,建立高温(750~850℃)空气环境下关于温度、时间的富氧层增厚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恒温热处理温度为750~850℃时,α钛富氧层厚度x与保温时间t0.5呈正比例关系,且升高热处理温度可显著提高富氧层增厚速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氧原子的扩散激活能约为203473 J/mol,计算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性较好。结合文献中已有的扩散系数方程和实验测得的富氧层厚度数据,推导得到5个富氧层增厚动力学方程,其中3个方程的计算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性较好,可为实际生产中预估富氧层厚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钒微合金钢中碳氮化钒固溶量及化学组成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关热力学理论,提出了钒微合金钢中钒、碳、氮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平衡固溶量及平衡沉淀析出的碳氮化钒的化学式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对典型化学成分的钒微合金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碳化钒析出对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钒(V)含量分别为0.06%和0.02%的X80管线钢进行了峰值温度为1350℃和750℃的焊接热模拟试验,利用硬度计和光学显微镜(OM)分别分析了焊接热模拟试样硬度和试样中马氏体-奥氏体岛状组织(M-A)的数量、尺寸和形貌。利用透射电镜(TEM)对母材、粗晶区和部分相变区中粒子析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0.02%含V量X80管线钢相比,0.06%含V量的X80管线钢由于V含量较高,在受到多道次焊接热循环影响时,部分相变区有较大量碳化钒(VC)粒子析出,明显阻碍位错运动,使其强度明显提高的同时脆性增大、塑性变形难以进行,导致其焊接热影响区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膨胀试验研究了9Cr钢随冷却速度变化的相变行为,设定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60和1000℃,利用 OM、SEM、TEM、XRD和室温拉伸对比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9Cr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加,9 Cr 钢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其中马氏体相变临界冷速为1.6℃/s;860℃热处理后9Cr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等轴铁素体,并有4%的残余奥氏体;奥氏体化温度升至1000℃后,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9Cr 钢中铁素体几乎消失,板条特征更加明显,力学性能与860℃热处理后基本相同,均达到 HL级抽油杆钢的要求,说明9Cr钢具有较宽的工艺窗口.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