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PD-L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CD19 /PD-L1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PD-L1表达异常增加,其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金河  胡绍先 《华西医学》2010,(8):1418-1420
目的检测B细胞成熟抗原(BCMA)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探讨BCMA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11月收治的36例SLE患者,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CMA mRNA的表达,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BCMA mRNA表达水平(0.598±0.23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11±0.309)(P〈0.05)。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P=0.590)。结论 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熊金河  张海英 《西部医学》2014,(12):1641-1642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维持治疗育龄期女性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方法 将入组获诱导缓解育龄期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n=25)和环磷酰胺组(n=25),来氟米特组每日口服来氟米特20mg,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1.0g+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两组均维持治疗12个月,连续观察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来氟米特组复发率(16.0%)略高于环磷酰胺组(12.0%),但无统计学差异(P=1.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来氟米特组停经率(4.0%)显著低于环磷酰胺组(32.0%,P=0.027).结论 来氟米特较环磷酰胺更适用于育龄期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伴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RA伴ILD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单纯RA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SA 28)评估RA活动度,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患者血清KL-6水平,分析研究组血清KL-6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RA活动度、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均行对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情况,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K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KL-6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KL-6水平、DSA 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9.65±85.34 vs...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г=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г=0.49,P<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洛昔康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六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特点。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探讨APRIL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6例SLE患者及17例正常人PBMC的APRILmRNA表达,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APRI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SLE患者APRIL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725,P〈0.01)。结论 SLE患者APRIL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5(TLR5)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确诊为RA的患者140例,以及健康对照人群70例(正常对照组),RA患者依据病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分为高疾病活动组(n=70)以及中低疾病活动组(n=7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5的阳性率,采用ROC曲线分析单核细胞TLR5表达对RA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低活动组和高活动组单核细胞表面TLR5阳性率分别为(46.99±5.79)%、(50.80±5.96)%和(58.86±6.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5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LR5诊断R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最佳截断值为49.50%,敏感性为72.86%,特异性为73.57%。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TLR5参与RA发病和维持疾病活动,对R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活力成分死亡引起的病理过程。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创伤、激素应用、过度饮酒、遗传因素等有关,亦可见于血液疾病[1],如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但APL患者多在使用激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后出现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2-5],国内外罕有以股骨头缺血坏死为首发症状的APL病例,本院发现1例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首发症状的APL,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